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深圳就像古代的敦煌,多元文化在此交流互鉴

读特记者 段凤英
2020-09-11 21:57
摘要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越众历史影像馆馆长黄丽平赵声良在对话开始时便提到,深圳和古代的敦煌十分相似,地处文化艺术交流要道,不仅是文化艺术的实验室,也能使多元文化交流互鉴,互相包容

9月10日下午,越众历史影像馆在展厅现场举办了一场以“相X相”为题的对话,由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与越众历史影像馆馆长、“移民——刘博智华人流散文化影像展”策展人黄丽平担任对话嘉宾,围绕两个机构以及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之间的共通点,与观众分享“读图”的乐趣。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

▲越众历史影像馆馆长黄丽平

赵声良在对话开始时便提到,深圳和古代的敦煌十分相似,地处文化艺术交流要道,不仅是文化艺术的实验室,也能使多元文化交流互鉴,互相包容。“深圳就是古代的敦煌,古代的敦煌就相当于现在的深圳一样。”他说。

对话当天也是“移民——刘博智华人流散文化影像展”正式收费的第一天,黄丽平解释了这场展览的策展缘由。她表示,“移民”并非仅仅指从一个国家到另外一个国家,也包括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到自己家乡或出生地以外的地方工作、生活,都属于“移民”。而深圳本身是一个移民城市,所以策展时选定这个题材,认为深圳的人会比其他城市的人更好理解这个主题。每个前来观展的人,也能体会到展览影像中那些当年只身去到异国他乡的人的情怀和心情。此外,黄丽平还解释,之所以选择刘博智的这些作品做展示,是因为在过去很多年里,他们接触了很多摄影家的作品,但唯独刘博智镜头下的人不张扬,有最基本的平视感觉,“我不告诉你他的生活状态怎样,你只会觉得他是个人,只有从容,就是很自然的望向镜头的”。

摄影和古代的画画一样,都有记录的功能,帮助人们留住时代记忆,供后人研究溯源。赵声良则提到了敦煌壁画中那些珍贵的人物画像。这些人物画像不仅给我们当今研究历史提供了史料佐证,还具有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敦煌壁画的珍贵之处也恰恰在于它包容万象,将过去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物记录留存下来,比如通过记录唐朝生活的珍贵的壁画,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大家已经熟知的经济空前繁荣,唐朝的音乐文化也已经很发达。另外,赵声良也在现场讲述了很多有趣的敦煌壁画的故事。

(晶报供稿)

编辑 贺曦

(作者:读特记者 段凤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