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田心庄:民居价值位列全区之冠

广州日报 记者 张晓宜 邱伟荣 徐静
2020-09-11 16:20
摘要

田心庄是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高溪村内的一座自然村,该村因地处农田中心而得名。田心庄的文物价值是花都区现存古村落最高的,尤其是村内的民居,位列花都之冠。

田心庄是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高溪村内的一座自然村,该村因地处农田中心而得名。田心庄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棋盘状,村子的东西阔约130米、南北深约90米,建筑占地约18亩。花都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四级调研员卢福汉表示,田心庄的文物价值是花都区现存古村落最高的,尤其是村内的民居,位列花都之冠。这座村子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走进田心庄,村前是宽阔的地堂,地堂前面是一口半月形水塘。村子的建筑以献堂家塾为中轴,左右对称分布各有民居四列,每列建筑以冷巷间隔,冷巷前后设有门楼,门楼上下各凿五孔安装“栊闸”,夜晚把五根圆木柱插入孔中,门楼上方暗格有机关固定木柱,再关上厚实的巷门,形成一个封闭的围村。

据了解,田心庄村后砌有高大的围墙,村头、村尾和村后各有一座炮楼把守,使得村子更具防御性。在规划和建设上更注重安全防御这一点,与花县成立的历史背景有关。花县在建县前为番禺、清远、从化等县的交界,土匪在北部花山聚集,周边数十年来匪患不断,对广府的安危造成极大威胁,为巩固边隅,清廷才同意在此设置县治。花县的豪门乡绅为抵御匪患来袭,在立村建房时特别注重其防御性,这也才形成了如今村子的模样。

在保证防御性的同时,村子又带有鲜明的岭南色彩,棋盘式布局、三间两廊式形制、悬山顶屋面……这些都能起到通风透气、排水去污等作用。

花都祠堂文化盛行,田心庄也不例外。田心庄以献堂家塾为中轴,它不是祠堂却具备祠堂的功能。献堂家塾于立村时建造,面宽12.7米,总进深29米。家塾中堂设4根硬木金柱,后金柱间设有8扇屏门,上挂“抱璞堂”牌匾,后堂设有神龛一座。家塾三间三进,每进之间设两廊,中间天井用花岗岩条石铺地。卢福汉说,家塾在重修时改用了现代原料,破坏了建筑的协调与美感。

“田心庄的文物价值是花都区现存古村落最高的。”卢福汉说,尽管没有塱头高头镬耳的宏伟气派,不像水口营村有末代探花等名人支撑,也少了三华村文化底蕴的身后积淀,但这里的民居位列花都区之冠,被誉为田心之魂,现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共41座。

立村时,始祖欧阳尚珠以献堂家塾为中轴,为福、禄、寿、荣、华、富、贵、全共八个儿子各建房1座,左右对称分布,均为三间三进,每座以冷巷相隔。后来有各建民居两座,为三间两廊结构,其后再建则以横巷相隔,又建相连四座,再以横巷相隔,如此类推,形成当地人俗称的“亲牢屋”。这种“亲牢屋”结构不仅通风透气,而且方便邻里守望。

卢福汉说,田心庄民居之所以成为花都民居之冠,重要原因是建造者十分注重民居的装饰,建筑房子就像雕琢一件艺术品一样,“可以说每一座民居都是一个艺术品。”无论是屋顶的灰塑龙船脊,还是门面的“凹斗式”设计,抑或是精美的建筑装饰工艺,都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2008年始,广东省文联和民协联合开展了广东省古村落评选活动,花都区田心庄等11个村落先后获评省级古村落,但村子的变化却深水微澜。2015年,高溪村被列为第三批美丽乡村建设单位,下拨1200万元对村子的基础设施进行修缮,田心庄也逐渐恢复整洁漂亮模样。

作家说:这是花都保护级别最高的古村落

卢福汉,花都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四级调研员,曾用十年时间遍访花都古村落,著有书籍《花都古村落探寻》。

对于高溪村田心庄,卢福汉说,“村子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是花都保护级别最高的古村落。该村无论是前窄后阔、象征财富有进无出的‘戽斗巷’,村面建筑‘回形纹’、寓意富贵不断头的‘凹门斗’,前后相连、相互照应的‘亲牢屋’,通风聚齐、开合自如的三间两廊民居等村落布局及建筑,还是旺相堂门官、天官赐福、井神龙王精美的砖雕,线条优美、镇火压顶的龙船脊以及造型逼真、体态丰盈的鳌鱼水滴的灰塑等建筑装饰工艺,都蕴含了如意吉祥的寓意,充满着邻里守望的人文关怀,表现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宜 邱伟荣 徐静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吴一钒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记者 张晓宜 邱伟荣 徐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