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座以城市命名的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如何“至雅及众”,立足地域特色,让更多美的故事走进观众心中?一场精彩的展览给出了答案。作为“美在斯”深圳美术馆典藏系列展之一,“目击当代:一座城市美术馆的观察与见证”10月19日在深圳美术馆(新馆)一楼展厅开展。该展集中深圳美术馆历年收藏的当代艺术作品,并回顾了历年来在策划当代艺术展览和举办深圳美术馆论坛所做出的努力与硕果。
深圳美术馆举办当代类展览可以追溯到1994年度,这年5月,经过市政府特批,“德国柏林六人装置艺术展”在深圳美术馆成功举办。自2002年起,深圳美术馆确立了“关注当代都市艺术、关注深圳本土艺术”的学术目标,成为国内较早明确以“当代”为学术方向的艺术机构之一。围绕这一目标,美术馆策划了多场当代艺术展览,并发起“深圳美术馆论坛”,邀请在当代艺术领域活跃的艺术理论家和学者,探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实际问题。系列学术活动系统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中国当代艺术和深圳本土艺术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深圳美术馆深入艺术家工作室调研,积极收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在深圳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的支持下,逐步建立起具有规模和特色的当代艺术收藏体系。
五分之一的作品为入藏以来首次展出
当代艺术是时代的镜像,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了对身处时空的观察,通过这些作品,我们直观地感受到社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涵盖了经济、环境、文化等问题的广泛探讨。深圳美术馆秉持使命与责任,保存了许多能够承载这些珍贵记忆的艺术作品,也由此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与物、时与空、情与理等多维度的变迁与碰撞。
追溯当代艺术与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连接,也构成了这次展览的根基。正如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覃京侠所说,本次展览题为 “目击当代:一座城市美术馆的观察与见证”,旨在通过展览重新回顾这段时期内深圳美术馆在“关注当代”这一学术目标下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多年持续积累的当代艺术馆藏作品。我们希望通过展览,与观众一同见证和感受“敢闯敢试,开放包容”的新时代城市精神。同时,我们也期待展览中的作品能引发观者的思考与共鸣,使每位观者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据介绍,展览汇集了深圳美术馆多年来收藏的当代艺术作品60余件,涵盖油画、水墨、影像、装置、雕塑等多个艺术门类,其中许多作品均为当代知名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代表了艺术家在一个时期内的典型风格。展览上有五分之一的作品为入藏以来首次展出。
挖掘传统根脉与灵魂,呈现城市发展的张力与诗意
此次展览分为“物象的表里”“你我的形状”“看得见的城市”和“时间的肌理”四个版块,从观物、观人、观境和观时四个角度出发,将艺术与我们对日常生活、自我与他者、传统文化、城市空间等诸多问题的思考相结合,构建出一个充满层次与深度的当代艺术空间。
“物象的表里”板块,重点挖掘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关系。在这一板块中,艺术家们通过将传统题材与现代观念、技艺相结合,以重构和再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符号与图像为手段,探讨事物的本质及其潜在意义。“你我的形状”版块聚焦于个体的内心世界,以及个体与集体在碰撞、交汇与融合中的复杂关系。艺术家通过色彩、形状与空间的交织,深入探讨“关系”这一生命主题。
“看得见的城市”板块,通过多元的形式,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艺术家们捕捉城市脉动,反思社会变迁与文化遗产的传承,关注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间的肌理”板块以多种方式探索时间的结构,回溯过去,重塑现在,并在不断流动的节奏中体悟生命的本质。
诗画互文,带来全新多元艺术体验
深圳美术馆如今成为城市新的时尚坐标,越来越多观众慕名而来,对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次展览现场,策展团队配合每个区域特点和作品精心设计了展览陈列方式,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并打卡留念。
比如,进入展厅的第一件作品是董小明《观书有感》水墨书法影像,荷花屹立其中,与书法作品呼应,再加上镜像,营造了如梦似真的空间,让人顿时产生一种古典又现代的美感。整个展览动线流畅,颇有几分曲径通幽之感,也体现出策展团队的用心。此外,现场作品陈列,结合文献和视频回顾,立体展现了深圳美术馆率先确定关注当代都市艺术的学术目标并较早开始并持续进行当代艺术收藏的魄力和眼光。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个板块的前面,策展团队设置了一个有趣的图文互动空间与定向播放的诗文朗诵。这些诗歌分别来自博尔赫斯《南方》、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里尔克《布里格随笔》、周梦蝶《善哉十行》。意境悠远的诗歌作为引子,与每个版块的主题形成呼应。观众在声音、视觉、文学的多重互动体验中,“沉浸式”感受当代艺术。
对于一座美术馆而言,征集典藏是基础,活化利用是手段,服务公众是目标。覃京侠告诉记者,此次展览特地在过往藏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调整,为每件作品撰写了作品著录,放在作品旁边,帮助有意寻求知识索引的观众在展览现场快速得到相关信息,了解艺术作品的典型特征和艺术家在一个时期内的典型风格,“这也是让大众普及艺术的一种方式,我们希望更多观众走进美术馆,静静地与艺术作品对话,获得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2月18日。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徐恬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启幕。作为本次全运会的主要承办城市之一,深圳也将迎来多项重量级赛事。你知道以下哪些比赛项目会在深圳赛区举办吗?
蓝
绳采飞扬向未来——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生跳绳邀请赛成功举行 2025年10月10日至12日,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生跳绳邀请赛在广州市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隆重举行。本届赛事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教育与发展联盟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承办,广东省学校跳绳协会及东荟花园小学协办。作为粤港澳三地深化体教融合、共迎2025年全运会的重要赛事,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40余支精英队伍、逾600名运动员参与。他们以绳为媒、以赛聚力,共同呈现了一场高水准、深融合、广交流的青少年体育盛会。 开幕式精彩纷呈 彰显体教协同育人成果 开幕式上,东荟花园小学以“体育+”融合展演拉开序幕,生动呈现“以体育人、体教融合”的办学特色。云萃啦啦操队以高难度技巧与饱满感染力点燃全场,彰显湾区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采;云豆豆中国舞团则演绎《奇狮妙想》,巧妙融合传统舞狮与现代舞蹈,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广东省教育厅体卫艺处董业权先生宣布比赛开幕,并提出希望以跳绳为纽带,推动大湾区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成长、在文化交流中进步,以蓬勃朝气迎接全运盛会。 以绳为媒 搭建三地青少年交流平台 比赛期间,湾区少年们同台竞技、切磋技艺,在个人项目中挑战自我,在团体项目中协作共进。一根跳绳,串联起粤港澳青少年的梦想与友谊,展现出新时代湾区学子团结拼搏、积极进取的体育风尚。 本次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大湾区体育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也为三地青少年搭建了高水平、多元化的交流平台。未来,粤港澳三地将继续深化体育合作,拓展交流机制,共同谱写体教融合与协同发展的新篇章,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姿态,携手迎接全运、共创未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