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使用的防护服、仅需约20秒就可诊断数据的CT影像筛查系统、免核酸提取的试剂盒,这些来自高校的防疫黑科技,将在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展出。
本届工博会于9月15日至19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举办的首个国家级工业展会。
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将展出创新成果708项,49所沪外高校、17所上海高校参展,云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此外,还有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泰国西北大学和泰国北清迈大学3所国外高校参展。
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还设置了高校防疫科技展区,共组织全国29所高校的49个项目参展,将突出展示来自高校的防疫科技。
南开大学研发了“基于可解释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冠肺炎肺部CT影像筛查系统”,利用该系统,诊断每一位待检测者的CT数据仅需约二十秒,可达到专业影像科医生的诊断水平。
截至3月26日,该系统已在湖北等地的国内52家医院应用部署,累计检测超过153608病例,还在日本、意大利、美国、德国等投入使用,为全世界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生们提供了有效帮助。
复旦大学集成环境病原体快速捕获/富集仪器、免核酸提取的一体化核酸检测试剂盒以及荧光免疫层析抗体检测试剂盒,可实现对空气中新冠病毒快速精准的检测,并尽可能地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暴露风险。
该项目向葡萄牙、韩国、德国、匈牙利、印度尼西亚等国提供了300多万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试剂,为世界范围的疫情防控做出重要贡献。
项目团队与企业合作生产的Rowelk®有限次使用连体防护服 东华大学供图
来自东华大学的有限次使用防护服,集高防护性、舒适性和持久耐用性于一身。该防护服经钴60辐照杀菌后可重复使用,部分物化指标甚至超过了美国杜邦公司的同类产品。这项科研攻关项目可谓争分夺秒,克服了没工人、没原料等重重困难,入选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紧急启动的高端防疫产品攻关项目。
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的展品涵盖抗疫攻关、工业自动化、重大先进装备、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系统、机器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今年还将首次推出云展览活动,采用3D建模搭建展台、展示展品,并录入与线下展示同步的各类信息,展示高校的亮点项目和重点推介项目。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