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至11日期间,在深中通道正式通车100天之际,由中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山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共同举办的“世界走进中山”新时代国际传播主题参访活动在中山举行。4天时间内,联合参访团实地探访了深中通道、重大平台和重点企业、城乡环境、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等地,深度体验中山名人文化、美食文化、非遗文化等人文风情,充分感受中国式现代化中山实践的精彩,感受香山文化的独特魅力。
10月11日,作为系列活动之一,“世界走进中山”新时代国际传播主题参访活动——《香山文化国际传播发展报告》发布仪式在位于中山日报社16楼的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暨网上新闻发布厅举行。活动发布了《香山文化国际传播发展报告》,更邀请国内翻译名家、国际传播专家和中外媒体记者等齐聚一堂,在前期参访基础上,围绕“大桥时代”下深中“六个一体化”的区位新机遇、产业新空间、营商新环境、文旅新消费等重点专题研讨交流,助力中山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国际形象,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投资和人才,促进中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依托大湾区
建设国际传播共同体
《报告》发布仪式邀请了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刘碧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美国知名汉学家和出版家、中国外文局驻美机构华媒国际集团公司执行总编辑罗天佑,分别就中山国际传播建言献策。
罗天佑指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体之一,在多个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中国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也使中国拥有了许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同时,大湾区的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新机遇期的叠加,随着中国不断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将进一步为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贡献重要力量。他提到,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更是中国参与全球合作的重要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传播力和知名度,正随着区域协同发展而被更多的海外受众认识和了解。
“中山要坚持系统思维,着力打造城市国际传播共同体,与大湾区‘9+2’城市群协同整体、借船出海。”申明浩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中山要在宜居城市形象的基础上,创新国际传播体制、机制,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知名度,构建中山城市传播的基本“脉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山品牌。中山国际传播应致力于成为中国290多个地级市、大湾区“9+2”城市群国际传播的桥头堡,成为新时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的前哨站,充分发挥中山国际传播能力和优势,为推进国际传播格局主动作出贡献。
同时,申明浩还从历史、区域、时代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认为中山国际传播的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千年历史长河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他建议,在构建城市国际传播共同体的同时,中山应采用战略思维明确城市形象,通过开放思维深化国际合作,以创新思维提升传播效能,引导广大企业、高校、社会组织、新媒体博主、网民、国际人脉等利用深中通道等重大机遇,整合粤港澳大湾区的传播资源,制定提升国际舆论领导能力的方案,助力构建国际传播的发展体系。
“深中通道通车,为中山这座位于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城市带来了全新的高质量发展机遇,也打开了让‘世界走进中山’窗口,为中山开启新时代的国际传播。”刘碧伟建议,中山首先要聚焦高质量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翻译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其次,秉持开放精神,通过公共外交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国际理解与信任。最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为国际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推进中山乃至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为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生动故事的重要窗口,助力提升中山的国际影响力。
多视野交流
深度塑造中山“肌理”
通过国际传播共同体构建中山国际传播的脉络后,应该如何进一步丰富中山国际形象的肌理?活动上,中外大咖和媒体记者分别围绕“提升国家翻译能力与推动香山文化出海”“创新城市国际传播与讲好‘无创新 不中山’故事”两个议题,多角度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塑造中山肌理,讲好中山故事的创新对策。
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朱江在致辞中介绍,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让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大湾区、聚焦珠江口,国庆假期总车流达106万车次,中山迎来超340万人次游客、文旅收入约2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2%、95%,“黄金通道”带来“黄金流量”,向外界展示了一个新晋“网红”城市的优异成绩单。
“中山是现代与传统并存的城市,文旅资源丰富,深中通道通车后,让外国游客在中山深度旅游成为可能。”资深翻译家、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特别顾问王众一在参访过程中体验到中山文旅热潮。他建议中山文旅开发要以美术“工笔画”的形式,深入挖掘文旅资源,多种形式吸引国际游客。
今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2024年要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一部剧带‘火’一座城”逐步成为现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宣传部部长陈彦辉认为,近年来影视引领文旅热成为新风尚,中山国际传播可以从国际受众的喜好出发,结合中国免签政策效应,充分利用中山影视城等文旅资源,通过拍摄微短剧或举办微短剧大赛,实现中山国际传播多渠道、多模式立体发展,持续推动文旅市场热潮。
“中山可以将中山的形象与深中通道这个大IP深度绑定,将大桥形象协同城市形象向世界传播。”在文旅开发以外,今日广东国际传播中心要闻与国际新闻部负责人袁子翔提出结合城市大型IP向公众宣传城市形象的途径,同时他也建议采用年轻化、多元化的传播形式,介绍城市的市容市貌、美食美景和历史文化。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任小萍指出,城市形象塑造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中山在以香山文化打造大的城市品牌的同时,可以建立子文化品牌,利用协同效应擦亮城市国际形象。与此同时,她建议中山通过论坛、展览、比赛等文化交流平台促进民间交流,利用社交媒体渠道,协同海外博主进行宣传,探索发现国际媒体合作途径,找到中山自己的“流量密码”。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