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主创齐聚深圳保利剧院:向光而行,向世界讲好“深圳故事”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铭 刘莎莎/文 杨浩翰/图
2024-07-02 22:3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咏春》即将开启英、法、俄罗斯海外巡演

刚结束坪山大剧院3场演出,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又马不停蹄地“转战”南山,将于2024年7月3日-7日在深圳保利剧院连演7场。“春子”回家受到深圳市民、观众热捧。感受到家乡的深情厚谊,演出前日,7月2日晚,《咏春》主创主演见面会于深圳保利剧院多功能厅举行。据悉,在完成本次深圳演出之后,《咏春》将整装蓄力,于今年8月、10月、11月,赴英国、法国、俄罗斯演出并开启“深圳故事”城市文明全球交流计划。在7月2日的见面会上,《咏春》主创和主演满怀热情地分享舞剧理念,畅叙排练时的点点滴滴,深度讲述“武”与“舞”相融背后所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对于即将开启的海外演出,大家纷纷表示,海外巡演任重道远,但有信心完成好任务,讲好深圳故事、中国故事。

步履不停,在青春之城绽放青春梦想

本次见面会邀请了《咏春》编导吕程亮和演员常宏基、冯浩然、许天慧、王沅琳、李监庭、吕绍隽、周颖、杨九龙出席。见面会上,各位主演分享了自己在表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他们表示,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角色,自己能够更好地把握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在舞台上呈现出更加生动、饱满的表演。同时,演员们也讲述了自己印象深刻的演出经历。

自2022年首演以来,舞剧《咏春》一路“逐”光而行,迄今为止,已经在国内外38个城市,共演出183场。这次回深演出,是舞剧《咏春》时隔半年后,又一次“回家”。深圳歌剧舞剧院执行编导、八卦掌掌门&女导演饰演者吕程亮说:“在深圳就有一种在家演出的感觉,很亲切。”

“非常开心也非常激动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经历过这么多场演出,我们收获了更多的舞台经验和角色感受,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迅速的成长。”叶问扮演者常宏基表示,深圳这座青春之城,给了青年舞蹈演员充足的成长和发挥空间,让他逐步建立起自信,在一场场演出中深刻体会中国武术精神和文化魅力。

“深圳出品”原创舞剧《咏春》,在国内国外,收获诸多鲜花与掌声。荣誉背后,舞剧《咏春》以独特视角切入,将戏外同怀奔赴山海梦的《咏春》剧组与戏内叶问赴香港打拼的故事并行展现,双线交织,同时呈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香云纱”,将国家级非遗与岭南民俗文化创新融合于剧中,带来两个时代的同频共振。交谈中,冯浩然、许天慧等演员告诉观众,为了塑造好角色,不仅要结合人物特性和舞剧的故事表达去细化表演,还要观察和学习不同年龄段的情感变化,用肢体和舞蹈方式去叙说故事和情绪表达。

以“舞”演“武”,舞蹈与武术的融合,是舞剧《咏春》的一大亮点,也是演员面临的一大难点。在该剧中,五大功夫门派咏春拳、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太极拳中的武学招式,与古典舞、现代舞的舞蹈特质相结合,这些高燃打斗片段是最受观众喜爱的片段之一。

对于观众有关武术功底的提问,常宏基表示,为了更好地呈现剧中武术对决的场面,所有的演员都提前一年进行了武术训练,把武术的特点融合在舞蹈中。“舞台的表现既要达到让武术行家认可的程度,还要表现出武术本身对抗的美感。表演的时候都是真打,每次都要调动全身的力气才能把武术的一招一式表现出来。”

蓄力出海 国内外巡演备受大众期待

正如剧中叶问在香港打开了咏春的“一扇门”一样,舞剧《咏春》也在国际演艺市场、国际传播上打开了“一扇门”。从《咏春》在新加坡海外首秀,到香港“全域”圈粉,并将开启2024年全球巡演,《咏春》一步一拳尽显“国际范”,走出新时代中国文艺“出海”扎实步伐。

“知道要去国外巡演时大家都觉得是很荣幸而又充满力量的。”常宏基表示,“作为一部以中国故事为内核,深圳出品的大型舞剧,《咏春》走向海外是我们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步。即使语言不通,我们也可以通过肢体表达传递中国文化内涵和中国武术精神。我们很自豪来自深圳这样一个年轻的城市,又都是一群年轻的演员,期待未来能在海外刮起一阵青春风暴,在世界舞台展现我们的青春力量。”

据悉,《咏春》将于今年八月、十月、十一月,分别到英国、法国、俄罗斯巡演,开启“深圳故事”城市文明全球交流计划。英国站海外演出将于2024年8月30日至9月7日在英国伦敦的Sadler’s Wells Theatre进行,共演出12场。这标志着中国舞剧在国际舞台上的又一次重要亮相,也预示着中国舞蹈艺术将再次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赞誉。逐梦追光,步履不停,关于《咏春》的“深圳故事”才刚刚开始。

在编导吕程亮看来,国外不但有很多的外国朋友,也有许多海外同胞们。她希望《咏春》这部剧走出国门时,能够让海外同胞们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温暖,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更大的舞台上传播。

“咏”立潮头总是“春”。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是一座“咏春”的城市,具备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拥有开放包容和锐意创新的文化心态。诞生于此的舞剧《咏春》,用一种跨越语言的故事载体和艺术表达,凝聚成一股跨越时空、融通中外、直抵心灵的无声力量。

携手追光,同频共振讲述“深圳故事”

舞剧《咏春》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功夫的故事,也是讲述中国文化传承、创新、和平、包容精神的故事。剧中的“灯光”是链接两个时空的纽带,象征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传承。这个故事因‘英雄’而来,由‘追光者’而展开,最终落在‘理想’与深圳的城市精神一脉相承。

开放包容、敢想敢拼,勇立潮头的深圳,给予每一个平凡人逐梦前行的力量。《咏春》火爆出圈的密码,不仅因为其独特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双非遗”题材,更是它背后彰显的深圳精神,体现出的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咏春》极具张力的表演,震撼了每一个人,其中传递出的温文尔雅的价值观,“扬正气、扶弱小”的民族精神,以及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也感染着每一位观众,激励演员与观众一起携手追光。

追光的同行者在不断扩大。近日,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与深圳歌剧舞剧院达成战略合作,并官宣将携手中华舞剧《咏春》,以科技助力文化,共做大美中国的弘扬者,一起讲好中国文化与中国故事。比亚迪携手舞剧《咏春》,是双方都坚持传扬传统文化的跨界共鸣。“一念既出,万山无阻”是咏春的精神内核,也是深圳企业比亚迪“一路向前”品牌精神的写照。同时,比亚迪专修内功、敢为人先的格局担当,与勤练技艺、以武辅仁的咏春精神高度契合。

值得一提的是,舞剧《咏春》回归深圳的首日,火爆全网的《2024中国·AI盛典》也在央视播出。作为盛典的亮点之一,《咏春》以“唤醒、际会、问道、融汇、穿越、点亮”6个情节点,串联“过去与未来”,通过舞蹈表达东方文化探讨人与AI的关系。以艺通心+以器载道,咏春与AI盛典的融合,咏春与比亚迪的携手,将进一步讲好“深圳故事”。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供)

编辑 李斌 审读 匡彧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崔霞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铭 刘莎莎/文 杨浩翰/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