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之际,国务院批复了《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此我们特辟“读懂深圳2035”专栏,从资深专家的视角为您系统解读深圳2035总体规划,助力规划的统筹引领,推动规划的有序实施。本期推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规划署原署长、香港理工大学实务教授(规划)、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客席教授凌嘉勤的访谈文章。

凌嘉勤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规划署原署长
香港理工大学实务教授(规划)
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客席教授
港深的共同历史使命——推动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一、总体规划对深圳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
深圳已被公认为人类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一个只有数万人口的边陲小镇,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驱动下,以40多年的时间,发展成为拥有近2000万人口的国际级大都会。简略回顾深圳前三版总规,可充分体现规划对深圳发展进程的战略引领作用。1986年版总规为深圳确定了具有发展弹性的“带状组团”空间结构,选定福田为中心区;1996年版总规覆盖深圳全域,促进了特区一体化的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深圳式的高速城市化;2010年版总规以积极态度直面深圳因高速城市化引发“四个难以为继”的复杂问题,并前瞻性提出城市应从“深圳速度”转向“深圳质量”的战略转型方向。深圳市第四版总体规划《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刚在75周年国庆前夕得到国务院批复,将成为引领深圳未来15年发展的战略蓝图。
国务院的批复一开始便定位了“深圳是经济特区,国家创新型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城市性质;确立了深圳作为“全国性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开放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等核心功能,并明确指出深圳须发展“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战略任务。国务院批复的第三段更特别提到深圳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优势,强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与香港、澳门深度合作、协同发展”。
二、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的突破性机遇
从香港特区政府在2021年10月发表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和《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最终报告、前任和现任特首的施政报告看出,香港已在新界北部与深圳相邻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面启动了回归祖国之后的大型空间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行动,其规模之大,差不多是等于“再造一个香港”的划时代工程。
香港特区政府在2023年8月亦公布了《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具体勾划了北都的发展蓝图和发展时间表。北部都会区的发展会以“产业带动,基建先行”为主轴,提供约3000多公顷新发展土地,兴建55万户住宅单位,并推动创科和其他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27年为所有主要发展项目启动收地程序,亦会在2032年或之前,完成平整北都内新发展土地和落成新增单位各四成。
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在空间观念及策略思维上跨越港深两地行政界线,为香港的发展及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带来五项历史性突破:
一是彻底改变了香港“重南轻北”的城市发展格局,为香港确立了北部都会区和维港都会区的“双都会策略性空间架构”,香港公共资源的整体分配将得到根本性调整。
二是北部都会区将“双城三圈”作为港深的跨境空间框架,明确认定港深在“一国两制”下的双城孪生关系及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谋求“双城”合作共赢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北部都会区发展把大量居住人口和工作职位布置在邻近边境管制站的铁路站点,香港的边界区从此转变为一个港深密集互动的社会经济活动空间,促进香港与深圳及香港与整个大湾区的融合发展。
四是北部都会区可创造必须的空间条件,并以深圳先进制造业为助力,使创科产业成为香港第二个经济发展引擎,创造大量就业机会,重新平衡香港的职住分布,增强香港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五是北部都会区以“城市与乡郊结合、发展与保育并存”作为总体规划原则,建立湿地和自然海岸线综合保育体系,与高密度发展比肩并存的方式来构建北部都会区独特的城市景观。这亦为香港与深圳通过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共同营造与全球地位相称的大都会城市景观带来新的机遇。
三、港深双城“深度合作、协同发展”的共同历史使命
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及完成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香港要加快推进“由治及兴”,必须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已成为香港社会的明确共识。近日也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全球金融中心排榜上,香港重新回到当年“纽伦港”(纽约、伦敦、香港) 全球排名第三的位置。
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在空间规划及发展方面的融合,必然是由近至远,首先当聚焦在香港与相邻的深圳。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发展必须以深圳先进制造业和强韧的科创动能为战略助力,推动创科产业成为香港第二个经济发展引擎,使香港发展成为一个创新型的现代化国际都会,全面形成一个更可持续的多元化经济结构。而香港是全球唯一拥有五所排名百强大学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开放的国际都会,是全球资金和人才流动最自由最高效率的经济体之一。深圳亦可借助香港面向全球的现代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商业服务、物流服务和大学的科研实力,达成本版总规把深圳发展“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战略任务。
在香港这座高度老龄化城市中,北部都会区将会是香港最年轻的一部分。中国内地亦正开始步入老龄化,而深圳却是全国最年轻的城市,并正积极构建为“儿童友好型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港深可藉北部都会区的发展机遇,共建儿童友好型社区、青年发展型社区、长者友好型社区,让“双城”社区设施互享、社会政策互补,共同构建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全龄共融城市。
港深的发展历来是唇齿相依,相辅相成。通过深圳2035总规确定的港深双城“深度合作、协同发展”,推动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港深必须携手达成的共同历史使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与作者曾任职和现职的机构无关)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温静 二审 桂桐 三审 崔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