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深圳导游:新的角色,新的故事

晶报记者 罗婉
2024-10-09 09:48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随着深圳旅游业的发展,深圳的导游们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共同见证着、参与着、推动着、讲述着这座城市的故事。舞台更广阔了,他们的笔触也愈发生动和多彩。

《2024年国庆旅游消费报告》发布,深圳旅游业的繁荣景象再次映入人们的眼帘:国庆期间,深圳各大景区客流创下新高,无人机表演成为“现象级”事件,深圳的入境游和酒店预订量双双跃居全国前列,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随着深圳旅游业的发展,深圳的导游们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共同见证着、参与着、推动着、讲述着这座城市的故事。舞台更广阔了,他们的笔触也愈发生动和多彩。

新名片:用语言架起多元文化的桥梁

得益于签证互免、通关便捷和航线的逐步恢复,深圳正迅速崛起,成为国际游客青睐的目的地。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共接待了128.88万人次的外国游客,其中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柬埔寨成为主要的客源市场。深圳导游队伍的多样性正是这座城市国际化的一个缩影,随着深圳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语言技能也成为了他们的新名片。经深圳导游协会秘书长何涛推荐,晶报记者联系到了数位资深的深圳导游,他们中有的精通英语,有的擅长俄语,还有的能够流利地使用越南语和日语。这些导游背景丰富,有的曾是企业翻译,有的曾供职于外企,因为对旅游的热爱和对文化的执着,选择了成为导游。

朱滨钢,一个名字中就蕴含着故乡情怀的哈尔滨人。20年前,俄语翻译人才需求激增,俄语专业的他凭借语言优势,在经贸与旅游行业中选择了后者,自带领第一个前往俄罗斯的旅行团,由此开始了自己长达31年的导游生涯。

朱滨钢表示,他带领的旅行团八成以上来自俄罗斯。尽管俄乌战争影响了部分线路,但他迅速调整策略,将目光转向了新的旅游市场,比如高加索地区的国家,如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以及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同时,他也承担着接待外国游客的重任,特别是在深圳以及大湾区其他城市,他带领着来自高加索地区和中亚国家的旅游团体,向他们展示中国的多元文化和现代化发展。

▲导游:朱滨钢

游客:俄罗斯联邦各地城市规划局负责人

地点: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附近悦海酒店楼下

在带领外国游客时,朱滨钢经常会遇到文化差异和生活方式的碰撞,他总是尝试与他们进行深入的沟通。他知道,尽管中俄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但通过交流,可以建立起相互理解的桥梁。比如中俄两国在饮食习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俄罗斯人好酒,他们喝酒非常厉害,更倾向于尽情享受当下,而中国人则更注重节制。”朱滨钢理解这种差异,并尝试在尊重游客习惯的同时,引导他们体验中国的饮食文化。他认为,通过旅游体验,可以让俄罗斯游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最终目的是让俄罗斯游客在中国品尝到美食、美趣、尽兴,对来中国旅行更有获得感。”面对即将到来的广交会,朱滨钢预见到大批俄罗斯客人的到来,这不仅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服务,能够帮助更多的俄罗斯人了解并购买中国产品,促进两国友好贸易。

“80后”日语导游杨望,从湖南省益阳市的一名农村女孩到成为深圳资深的日语导游,她的人生轨迹与深圳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紧密相连。杨望回忆,在她出生的年代,物质生活并不富裕,而正是这样的环境,激发了她对知识的渴望。“读书是我们唯一改变生活的出路,更想要学外语。”她选择了日语,一个在当时并不受欢迎的选择。随着日企在深圳的大量引入,她的选择被证明是正确的。

▲导游:杨望

游客:日本商务考察团

地点: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大潮起珠江”展览

毕业后,杨望在一家日资企业担任翻译,工作轻松,薪水也不错。但是,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日企开始陆续搬迁至东南亚。“我每年都会休假去旅行。”对旅游的热爱让她决定转行,投身旅游行业。

杨望将自己的语言天赋和对文化的深刻理解融入到工作中。“作为一名日语导游,我是祖国文化的传递者,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言语间,杨望透露着对工作的热爱。最近,她刚接待了一个来自日本的商务考察团,带领他们参观了设于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内的“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览”。她用流利的日语生动地讲解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和取得的卓越成就。“外国人对于中国在短短40余年间发展成如今高楼林立、交通便捷、科技创新、经济腾飞、社会繁荣的景象充满好奇。”杨望的讲解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也让他们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工作,杨望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次知识性的旅行体验,更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这也让她在导游工作中获得了满满的价值感。

新价值:职业与兴趣相结合,与城市一同成长

根据最新数据,深圳的注册导游人数已经超过1万名,导游队伍不断壮大。2018年7月,深圳市导游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深圳导游有了自己的“家”。而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共同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

2015年,朱滨钢将他的职业生涯和生活重心转移到了深圳,深圳也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作为一名导游,他目睹了深圳在旅游硬件设施上的突飞猛进。他回忆,“以前带团出行,总是担心堵车和找不到停车位。现在,有了电子眼和智能交通系统,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带领游客参观人才公园,卫生间不仅免费还非常干净。”种种变化让朱滨钢感到自豪,他常常对游客说:“这就是深圳速度,这就是深圳精神。”

疫情期间,朱滨钢暂时离开了旅游行业,转而在外贸公司担任俄语翻译和销售。尽管在外贸行业工作相对稳定,收入也更高,他仍然感到压力和束缚。2023年,随着旅游业的恢复,他毫不犹豫地回到了这个行业。虽然带旅游团工作身体很累,但朱滨钢心里却很轻松,“收入没有其他行业多,但我总是感到非常快乐。”

朱滨钢认为导游工作有价值的地方在于通过阅历的增长,自己也收获了成长。在带团过程中,他也接触到了许多新朋友。源自东北人直爽和乐观的性格,他在与俄罗斯游客的交往中往往得心应手。“我还喜欢全世界周游,人生就是在旅途上。”这些年,在导游这一角色中,朱滨钢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兴趣得到了完美的融合,“我不仅热爱俄罗斯文学、艺术,还喜欢做比较研究。”朱滨钢将自己定义为一名知识型、服务型的领队,这意味着他不仅提供导游服务,也非常关注游客的知识收获与整体体验。

英文导游段先华已定居深圳20多年,无论是英语接待、商务陪同还是景点讲解,他都游刃有余。他的足迹遍布全球,从中国的名山大川到美国的繁华都市,从德国的古堡到迪拜的现代建筑。在深圳,段先华见证了旅游业的巨变。他指出,深圳的旅游已经从传统的公园游览转变为更加亲近自然的体验,从人造景观转向了对原生态的探索和欣赏。“旅游从公园走了出来,走进了大自然,从人为跳出,更贴近了原创。”他接待的外国游客对深圳的年轻活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印象深刻,他们对深圳在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和生活的便捷性赞不绝口。段先华表示,每次听到客户的认可和赞扬,他的文化自信和对国家的自豪感就会更加强烈。

段先华的导游生涯中有过无数难忘的瞬间。他分享了一则特别的故事,关于一对内地退休老教师的深圳之旅。这对老教师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退休后虽然身体状况不佳,但心中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来看看祖国的“南大门”,见证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尽管年逾古稀,行动不便,但在段先华的细心安排和陪同下,他们度过了充实而有意义的五天。他们一起攀登了莲花山,漫步在中英街,品尝了国贸旋转餐厅的美食,在大湾区一号游轮上感受了港珠澳大桥的雄伟,在香港星光大道上追寻那些熟悉的名字和手印,最后登上太平山顶,俯瞰维多利亚港的璀璨夜景。

▲导游:段先华

地点:深圳深南大道市民广场段

这趟旅程,对老教师夫妇来说是一次圆梦之旅,而对段先华来说,则是一次深刻的体验。他看到老人们在实现心愿时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一种对生命经历的满足和对美好世界的热爱。那一刻,段先华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导游工作的意义,“当你让别人眼中充满了光,自我也就感受到了价值。”

新挑战与新体验:科技与旅游的融合

来自广西百色的黄如湘是一名越南语导游,2008年,她来到深圳一家日企工作,然而,办公室的单调工作并不能满足她对户外活动的热爱,她决定将这份热爱转化为自己的职业。她利用休息时间努力学习,终于在2016年通过了导游资格证考核。黄如湘接待的游客群体多样,从国内公司单位的团队到散客,再到商务考察团,她都能以流利的越南语和中文提供专业的服务。

深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给导游们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需求的游客,他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段先华通过不断学习新的文化知识和旅游趋势,确保自己的讲解内容丰富、准确且与时俱进。朱滨钢则通过深入了解游客的需求,优化自己的服务,建立起良好的客户关系。他知道,只有真正理解游客的需求,才能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黄如湘和杨望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外语能力和讲解技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他们明白,作为一名导游,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黄如湘表示,保持竞争力的秘诀是不断学习。她坚信,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导游这个行业中脱颖而出。她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茶道、咖啡、品酒、摄影,甚至健康营养师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科技的发展对导游的工作方式也带来了显著的变化。黄如湘注意到,许多旅游景点和博物馆已经开始使用电子讲解。“未来AI讲解会更加普及。面对这样的变化,导游必须不断提升自己,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有温度的体验,以避免被时代淘汰。”黄如湘表示,在介绍深圳的文化特色时,她会将深圳的建筑、人文和生活节奏融入其中,让游客感受到深圳迷人的多元文化,而不仅仅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导游:黄如湘

游客:深圳旅行团

地点:越南大叻

在杨望看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不仅能够提供实时的讲解和导览服务,还能极大地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她积极地在自己的导游服务中尝试和实践这些创新。在服务项目中,杨望特别看好邮轮旅游的发展趋势。她认为邮轮旅游非常适合大众对海洋的向往,是缓解现代生活压力的一剂良方。她经常引导游客体验深圳湾、港珠澳大桥、前海湾等观光航线,这些航线为游客提供了从海上欣赏深圳的独特视角。此外,她还推荐游客乘坐深圳旅游观光巴士,尤其是“红胖子”。这条线路以深圳的人文为主题,通过不同的主题线路让游客深入体验深圳的科技、生态和夜景魅力。杨望也鼓励游客参与低空飞行体验,通过无人机拍摄的角度去欣赏深圳的市中心、深圳湾、盐田港等景色,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体验。

对于深圳旅游业的未来,段先华充满信心,他认为深圳的地理优势、科技创新和多元文化是吸引外国游客的关键。他相信,随着深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商务交流和旅游的边界会不断打破,更多的外国游客会来到深圳洽谈和旅游。段先华特别推荐外国游客参观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和其中的舞蹈史诗《东方霓裳》,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也极力推荐企业参观,如华为、比亚迪、腾讯等,让游客直观感受深圳的科技实力。

编辑 阎建伟

(作者:晶报记者 罗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