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迎来一波强劲反弹,上证指数重返3300点,两市成交额创下历史新高。然而,在市场普涨的背景下,一股减持潮也悄然来袭。据统计,自9月24日以来,已有超过100家上市公司披露股东减持进展或减持计划,减持主体包括大股东、高管以及机构投资者等。
减持规模激增,部分股东大手笔套现
从减持规模来看,不少股东选择了大手笔减持。例如,东鹏饮料股东君正投资在两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436万股,套现约9.68亿元。山金国际大股东王水累计减持金额超8.8亿元。北斗星通股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大基金)也累计减持1.9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常见的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外,近期不少股东选择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受让方多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如华孚时尚控股股东华孚控股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出让约1亿股股份至兴健青龙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套现3.43亿元。亿嘉和控股股东朱付云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套现1.68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协议转让方式对市场冲击相对较小,且效率更高。
多家公司出现“组团”减持现象
读特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减持主体方面,不仅包括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部分公司还出现了高管“组团”减持的现象。如浩云科技、长青科技、星辰科技等公司均有多名股东或高管同时宣布减持计划。以长青科技为例,该公司两名大股东、两名持股5%以上股东以及3名大股东的一致行动人齐齐宣布减持计划,7名股东计划合计减持不超过1229.1万股。
此外,新洁能、天龙集团等公司也出现了多名高管集中减持的情况。新洁能的4名董事和高管分别减持套现了数百万元不等。天龙集团的副总经理、董事兼副总经理、董事以及董事会秘书也在短期内相继实施了减持。
被减持公司特点:业绩不佳或前期大跌
近期被大规模减持的上市公司中,部分公司经营基本面较差,股价前期经历了较大跌幅。以永辉超市为例,该公司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亏损,股价也从2020年5月的10.95元/股高点持续下行,近一年来徘徊在3元/股下方。
另一方面,部分选择减持的股东此前曾因股价持续走低被“套牢”,此次市场反弹为其提供了“解套”机会。如腾远钴业的战略投资者赣锋锂业,其在IPO时获配价格为173.98元/股,但随后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即便在近期大涨后仍未完全收复失地。
有股东因提前减持而“少赚”了一千多万元
对于减持原因,大多数公司表示是基于自身资金需求。如招商公路股东泰康人寿表示,减持是根据其资产配置需求和相关投资决策。部分基金股东则是因为基金存续期即将到期。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了资金需求外,部分股东选择在此时减持还有以下原因:一是借着市场情绪高涨阶段解套,尤其是此前因股价下跌而被“锁定”的资产;二是担心后续减持政策可能收紧,倾向于尽早套现。
然而,也有部分公司股东因提前减持而错过了后续涨幅。最典型的案例是东方财富的高管程磊,他在9月19日减持后,公司股价在随后6个交易日内大涨89%,他相当于变相“少赚”了1144.8万元。
(资料来源: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金融界、券商中国)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