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指出广东将瞄准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先进材料、未来空间、量子科技七大重点领域,构建广东未来产业发展体系。并且,实施产业创新“策源”工程、基础设施“筑基”工程、创新成果“孵化”工程、场景示范“领航”工程、科技金融“赋能”工程、精英人才“引培”工程、开放合作“携手”工程七大工程,打造全球未来产业发展高地。
《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广东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建成一批未来产业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打造一批未来产业场景示范,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创新企业,未来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基本形成,未来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到2035年,广东未来产业全过程创新链基本完善,形成一批引领科技前沿的未来产业标杆性产品和服务。在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等领域,形成若干全球领先的未来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未来产业创新策源中心和发展高地。
根据《行动方案》,广东力争建成3个左右未来产业研究院、未来技术学院等平台;培育打造20个以上具有推广价值和带动作用的应用场景和标杆示范;培育形成5家以上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平台引领型企业,50家以上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细分行业骨干企业;建成10家以上未来产业孵化载体,涌现一批创新能力突出、产品特色明显的中小企业;在优势领域形成5个左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产业集群,初步建成未来产业先导区,未来产业总体规模实现快速增长。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科技创新驱动,当前处于萌芽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备成长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和变革作用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是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广东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将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
聚焦“两核、双廊”,广东正优化未来产业空间布局。《行动方案》显示,广州、深圳充分发挥核心引擎作用,紧盯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全面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以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为牵引,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争当全球未来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在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开展高水平合作和高效率协同,不断集聚国际高端创新资源,构建开放型未来产业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同时,结合“百千万工程”实施,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结合本地优势积极发展未来产业,形成一批自主可控、技术先进的未来产业产品和装备。全省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以广深港、广珠澳“双廊”为主轴,其余各地特色发展的未来产业“两核双廊多极点”发展空间布局。
对于广州,《行动方案》指出,以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南沙科学城、广州民营科技园等为核心载体,聚焦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先进材料、未来空间、量子科技等领域,重点发展细胞和基因治疗、脑科学与脑机接口、类器官、仿生智能材料、纳米材料、深海空间、网络空间、低空经济、量子精密测量等细分产业。
对于深圳,《行动方案》指出,以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为核心载体,聚焦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先进材料、未来空间、量子科技等领域,重点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算力网络、大模型、通用智能终端、具身智能机器人、合成生物、AI+生物医药、细胞和基因治疗、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低空经济、量子计算等细分产业。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匡彧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