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当代民族管弦乐经典音乐作品粤港澳大湾区巡演收官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2024-09-21 22:1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国潮流行正当时。

国潮流行正当时。

日前,“乐动濠江 情系神州——香港当代民族管弦乐经典音乐作品粤港澳大湾区巡演”在澳门科技大学举行。澳门科技大学学子、澳门观众齐聚一堂,共同聆听、欣赏了这场高水准的音乐会。

据悉,本场音乐会也是香港当代民族管弦乐经典音乐作品粤港澳大湾区巡演的最后一站。

从2023年开始,香港当代民族管弦乐经典音乐作品粤港澳大湾区巡演先后在香港、深圳、珠海演出,以音乐会前讲座、音乐会、研讨会、青少年中乐交流等系列活动,传播中乐、国潮,以饱含深情的一首首中乐作品讲述香港故事、大湾区故事、中国故事。作为巡演最后一站,此次在澳门的演出受到观众们的热烈欢迎。其中,有不少乐迷甚至专程从北京、上海、珠海、深圳、香港等地赶来,共襄盛举、共赴盛会。

受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资助,此次香港当代民族管弦乐经典音乐作品粤港澳大湾区巡演在4座城市举办了5场音乐会、4场学术研讨会、总计19项活动,共有300余位演职人员参与巡演,规模宏大,是香港当代中乐以及我国经典中乐的一次弘扬与展示。巡演之中,得到各地文化界、教育界强烈反响,临时增设了青少年中乐交流活动并受邀参加香港首届中华艺术节。本次巡演由香港城市中乐团策划主办。香港城市中乐团成立于1994年成立以来,一直为推动香港中乐发展、发扬中国文化而不懈努力。

香港城市中乐团艺术总监兼指挥程秀荣说:“本次巡演项目的立意,就是要让这些香港中乐经典之作在舞台上重焕光彩,并且以作品为引,在传播香港中乐作品的同时,拉近大湾区城市之间的距离,通过交流加深了解,促进文化共融。” 程秀荣还表示,文化艺术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交流、有竞争才有进步。过去香港乐团与大湾区同类乐团、音乐界、学术和教育界的交流还不够多,恒常化的交流更是严重缺乏。“这次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提供了一次绝佳的传播交流推广机遇,使我们与大湾区乃至全国的音乐同行可以彼此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不同领域但同样关注中国民乐发展的朋友们亦有了一次难得的心灵碰撞的机会。”

在澳门站“收官演出”中,中央芭蕾舞团常任指挥及国家一级指挥刘炬领衔执棒;以演绎传统经典乐曲及大型二胡作品著称的胡琴名家程秀荣担任指挥和二胡独奏;香港知名指挥家卫承发担任客席指挥;香港著名笛子演奏家杨伟杰、古筝演奏家吴晓红,分别担任笛子和古筝独奏。

音乐会曲目全部出自香港当代作曲家之手,不仅有香港风情的声画描绘,又有祖国山水气韵、文人精神的当代表达。本次音乐会精选其中的一部分:有黄学扬描绘维多利亚港夜景的《维港夜曲》、关乃忠描绘西藏神秘风情的《拉萨行》、陈能济柔和描绘港都高雄的《港都素描》、罗伟伦丰富改编的经典名曲《彩云追月》、顾嘉煇十余首流行电视音乐改编而来的《电视主题曲组曲》等。

二胡协奏曲《辛弃疾》亦再次被奏响。《辛弃疾》在尘封32年后重见天日,一年多来已于香港、深圳、珠海相继演出,倍受推崇。有评论称:“巡演让一部作品重焕新生。”这部作品是已故中国音乐美学大家、著名作曲家叶纯之先生的遗珠之作,讴歌了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气吞山河却又是英雄落寞的一生。此次音乐会上,该曲再度重演,并由当代指挥家刘炬专程前来执棒,本次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总策划、著名胡琴演奏家程秀荣亲任独奏。歌曲如泣如诉,浓缩了辛弃疾跌宕起伏的人生,令人闻之落泪。

返场节目是陈永华先生的《月光光童谣组曲》,本次演出特别邀请澳门培华中学附属小学合唱团的小朋友们参与表演,稚嫩童声结合民族管弦乐,充满童趣和韵味。

澳门站演出结束之后第二日,香港城市中乐团还于澳门科技大学举办了巡演澳门站“中乐、中华文化与世界”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副院长陈永华教授担任主席,多位音乐界、文艺界、教育界嘉宾出席,探讨近现代中乐作品特点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在当今世界推广中乐的经验及思考。文艺评论家何威、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副院长马铁英教授、浙江师范大学路曼曼博士、著名作家陈钦智、著名作曲家杨天解、中国音乐学院梁聆聆教授、中国音协表演艺术委员会前主任冯蕙等,畅所欲言、思维碰撞,共同为大湾区中乐、中国中乐发展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此番“香港当代民族管弦乐经典音乐作品粤港澳大湾区巡演”是一次良好的开端,中乐的发展基于传承,只有牢牢守住自己民族的文化根基,中乐、中华文化才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图片由演出方提供)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林捷兴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