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至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第26届年会在深圳大学校友广场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主办,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深圳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与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影视传媒领域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及教育同仁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视听与全球传播的新生态,并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影视传媒事业的繁荣发展。
深圳大学副校长李永华致开幕词。他指出,在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中,影视传媒文化的生产与传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本届年会的召开恰逢其时,不仅彰显了中国学术界对数字媒体生态下视听传播领域大变革的深刻洞察,更是对这一变革的积极回应和主动适应。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巢乃鹏在致辞中回顾了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的发展历程。他特别提到,学院在数字媒体文化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国际化师资队伍、跨文化人才培养、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荣誉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通过视频方式向大会致辞。她表示,每一年的年会都是学者、教师和实践者共同奋斗的结晶,承载着新的思考与探索,希望同仁们能通过本次年会的思想碰撞与交流,收获新的灵感,激发新的创意,共同推动影视传媒教育的创新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在致辞中指出,影视传媒领域正站在技术革命与文化创新的交汇点。新兴技术的持续发展不仅为影视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创新空间与发展机遇,也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开幕式后,大会进入主题演讲环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虞吉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教授周雯分别主持该环节。
行业专家们也在主题演讲环节为影视传媒行业生态的发展建言献策,分享行业的前沿经验。HTC资深总监杨楠分享了《VR大空间及虚拍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展示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广泛应用前景。追光动画制片人宋依依则以《<长安三万里>创作分享》为题,从电影制作的角度分享了其在项目中的经验和心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任编辑孙蕾蕾以《人工智能时代的电影革命:人机交互、技术赋权与主体迁移》为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电影产业的影响和变革。
据悉,本次年会会期为两天。9月22日,业内专家们将继续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与互动对话,交流当前影视传媒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为推动影视传媒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新思路、新路径,以期进一步促进学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影视传媒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图片由深大提供)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林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