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小城文化公园参加书香节的活动, 在书展区忽然嗅到一丝儿甜腻的花香,朝香味较为浓郁的方向而去,一种似曾相识的味道袭来,我不禁一惊——这是这座南方小城难得一见的桂花。那浸染着书香气息的桂花香,就这样突如其来地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毕业那年,我到广州找工作,在亚静那里落脚。亚静是我的高中同学,她刚入职天河区的一家广告公司,在她出租屋的窗外有棵桂花树。那天,阳光正好打在那淡黄色的小米花上,花香馥郁,沁人心脾。我一下子就爱上了。
在广州的那几年,人像上了发条一样,早出晚归满城跑,日子过得焦心难耐。然而,白天出门时,见那一簇簇的小桂花开得热热闹闹,仿佛一大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正在奔赴美好的前程,心里对未来也就重新有了期待;夜里,在靠近窗台的桌子上翻书,一抬眼,就看到那影影绰绰的花团,似有人伴着、敦促着,也就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了。要是累了,便趴在桌上小憩,墨香几分,花香一缕,倦意全消。熄灯后,更觉花香袭人。那香气像沾了蜜一样在空气里流淌,流到床单上、被罩里,枕头上。枕着那样的香气入睡,什么窘迫的境况、职场的焦虑、人生的迷茫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连做梦,都是香甜的。
困顿日子里的一丝花香,就这样抚慰了历经一程又一程的风霜雨雪的心。
离开广州后,随着年岁的增长,许多记忆像那离岸启航的船只,愈远愈淡。唯独那沾染了书香气息的桂花香,常在心头,萦绕不散。
有一年,去佛山的逢简水乡,第一次见到桂花糕。小小一块,有淡淡的香气,糕体绵软,晶莹剔透,泛着淡黄的光泽,内里的几朵小桂花,纹理清晰可辨,像镶嵌着的艺术品。忽然就想起了广州的那一棵桂花树,想起那一段有书相随,有花相伴的旧时光。想起那个离别的黄昏,同样散发着桂花香气的亚静,捉襟见肘的她提前替我买了回乡的车票,并悄悄在我苦涩的行囊里塞了两百块钱。那些看似远去的记忆,如同返航的船只,又重新浮现并清晰起来。只是,我与亚静不相见已很多年了。
后来,辗转去了广西恭城的亚静告诉我,她那里有大片大片的桂花树,秋天花开盛景,整个老城都氤氲在香甜的气息中。“中秋前后,你过来看一看,满树的桂花,下一场桂花雨,我们可以泡一杯桂花茶,酿一酿桂花酒,你一定会喜欢的。”亚静在微信里说,“你喜欢看书,附近有个书店,很安静,你可以待上一整天。”
当步履匆匆成为日常,这样闲适雅致的日子谁人不爱呢?
步入人生之秋后,对白居易的“花非花,雾非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再看桂花时,已不再仅仅是桂花了,是心怀暖意的人,是弥足珍贵的往事。那浸染了书香的桂花,赋予了那些漫长岁月多少恬淡与趣味啊。
编辑 刘彦 审读 冯思颖 二审 李璐 三审 吴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