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遗”珠联璧合 《咏春》与深圳设计品牌联手让中国风在伦敦越吹越劲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刘莎莎
2024-09-05 19:4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咏春拳与香云纱火了!这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跟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一起出海、出圈,让中国风在伦敦越吹越劲。

当地时间8月30日,《咏春》英国首演日,深圳设计的代表品牌德玺见萩在剧场二楼、《咏春》主题展板旁特色展位,展示香云纱服饰,吸引了大批关注的目光。香云纱独特的质感、极佳的光泽以及德玺见萩别具一格的设计,令参观者爱不释手。“令人惊叹的衣料,现代简练、意蕴深厚的设计,太棒了。”伦敦市民艾丽丝说。

据悉,德玺见萩参与了舞剧《咏春》的共创。创始人邢莉莉作为该剧的香云纱顾问,为舞剧从香云纱服饰、道具、视觉等方面提供了诸多奇思妙想与支持。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香云纱展现出新的生命色彩。

双线叙事之外,双非遗亦成为舞剧咏春的一大亮点——咏春拳与香云纱,前者承载了故事的主题,后者则承载着故事背后深刻的情感脉络。

香云纱与咏春拳都来自叶问故乡。在舞剧《咏春》剧中,当年叶问离开家乡佛山来到香港打拼时,穿的便是妻子留下的香云纱长衫。香云纱成为叶问和故乡、和妻子之间的一种情感连接。

香云纱,是广东岭南地区的一种拥有1700年历史的,古老的手工织造和染整制作的纯植物染面料。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舞剧《咏春》中,香云纱不仅被用在人物服饰的制作中。为贴合叶问和各门派宗师的武学形象,德玺见萩在面料挑选上,有针对性的选用的是最传统的正反异色的香云纱面料,它的颜色沉稳低调,富有弹性,这种“柔软却有身骨”的气质,正与咏春拳刚柔并济的特点相契合。

而在舞台上,见萩香云纱呈现出来的效果和普通的棉、麻、毛、丝不一样,虽然柔软,但因为经过特殊工艺工序的处理使得香云纱面料有一定韧性,特有的黑胶质感,在舞台变化的光影下,能够映现出五彩斑斓的黑,在出拳的破空声和见萩香云纱随风发出的沙沙声中,呈现出“舞+武”的飒爽和张力,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中国人骨子里的精气神。

在舞剧《咏春》的《故土响云》篇章之中,德玺见萩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佛山地区纺织业发展迅速,当时很多女子都在穿不同品质的香云纱,并选择了传统的香云纱和红云纱运用于女子群舞服饰之中,通过加入具有岭南文化的设计元素,设计出不妨碍舞蹈动作、宽松的红云纱连衣裙与黑色见萩香云纱大脚裤。

轻盈飒爽的质感、温柔而不跳脱的红色,与演员的舞姿共同塑造出如大地一般的女性角色。不同于叶问身上那一套玄黑的长衫,赭红色的红云纱裙实则是未经过乌工序的。这正好可以借用不同香云纱的颜色,让观众看到香云纱在制作过程的不同阶段所呈现的样貌形态。

“‘用中国的面料,做世界的设计。’这不仅是德玺见萩的品牌理念,也映射出深圳设计对于高品质要求的体现。”德玺见萩创始人、《咏春》香云纱顾问邢莉莉表示:“舞剧《咏春》此次来到欧洲,通过伦敦站的首演机会,见萩香云纱得到了在场的中国驻英大使及夫人、多位公参和参赞、伦敦艺术学院专家学者、时尚界专业人士等的点赞好评,在经过现场触摸见萩香云纱的品质和体验见萩香云纱服饰后,表示见萩香云纱与舞剧《咏春》的人物剧情、精神层面等都十分契合。服装设计本身也是一种精神语言的表达。”

文化为媒,《咏春》出海,更让中国非遗、中国设计、中国风尚走向世界。舞剧《咏春》与深圳设计的代表品牌德玺见萩的这次珠联璧合,让中国风在伦敦越吹越劲。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