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粤语讲古“非遗曲艺说书场”在广州市越秀区博物馆(五仙观)正式挂牌。据悉,粤语讲古“非遗曲艺说书场”落地五仙观后,除了每周日继续在五仙观广场定期讲演、在南粤先贤馆粤语讲古展区开设的南粤先贤故事点播外,还将开展青少年传承人培育、粤语讲古艺术史展览、广府文化雅集等活动。
探索粤语说书传承发展新态势
此次活动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协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五仙古观的粤语讲古氛围浓厚,群众基础扎实,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南粤先贤馆的正式开放,社区文化活动变得更丰富多彩。选定这里挂牌设立粤语讲古“非遗曲艺说书场”,可以更好地探索广府曲艺粤语说书传承发展的新态势。
广府曲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粤语说书在岭南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如今,粤语说书以“粤语讲古”之名,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传承谱系自近代粤语说书表演艺术家、爱国说书艺人陈干臣先生以来,已传承到第五代。2005年,五仙观广场的越秀古坛作为第一个重开的粤语说书场,邀请当时被称为“最后一位说书人”的颜志图登台讲古,一度中止10年的粤语说书活动得以恢复。颜志图弟子、粤语讲古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彭嘉志和第五代弟子,每个周日都会在广场为市民讲演长篇说书以及南粤先贤的故事。
越秀区将开辟新的粤语讲古项目传习所
活动现场,由上一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生故事大会一等奖获得者、粤语讲古第五代弟子邹游曦作为主持。越秀区讲古大赛新晋冠军、来自广州东山培正小学黄炫衡为市民讲演了一段发生在越秀的红色故事《张太雷与广州起义》。
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三年来,粤语讲古课程进入的高校及中小学,平均每年达20多所,教授学生达3000多人;传承人培育课程平均每年60多场,服务青少年100余人;青少年讲古赛事,参与的青少年人数累计有4000多人,赛事覆盖过百万的人群。今年还将协助粤语讲古项目的保护单位,开辟一个2000平方米左右的室内场馆。越秀区每年输送大量曲艺人才,来自越秀区的小讲古家曾连续三年获得广东省青少年曲艺最高奖项“小牡丹奖”。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