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三峡”:治千年水患,育千万亩良田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涛 文/图
2024-09-02 21:4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深圳特区报记者随着“追风逐日看新疆”主题采访团从莎车县出发,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穿行,经过近3小时车程,终于抵达新疆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现场。这座被称为“新疆三峡”的大型水利工程不仅彻底解决了叶尔羌河流域千年的水患,还为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站在雄峙的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大坝上,放眼望去,“一坝锁安澜,高峡出平湖”,碧绿如镜的水面蜿蜒在群峰之间不见尽头,而大坝另一侧的河流水面却在160多米以下。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自2015年6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以来,一大批建设者们付出智慧和汗水,终于在2021年8月17日实现了6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工程总库容达到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的容量,是目前世界上同类水利枢纽中最高的一个。

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称,工程建成后,叶尔羌河下游的防洪标准从原来的2.5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彻底解决了叶尔羌河千年水患,造福下游400多万人口,每年减少1000万人次的防洪投入。此外,工程向南疆三地州电网输送21.86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有力保障了区域电力供应。

在灌溉方面,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大幅提升了下游灌溉保证率,从原来的50%提升到75%,灌溉面积也从原来的651万亩增加到1100万亩,基本实现了下游农田的全覆盖灌溉,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不仅如此,阿尔塔什水利枢纽还通过向下游释放大量生态水,有效改善了塔里木河流域和叶尔羌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克服了诸多技术难题,包括在砂砾石软基上建设164米高的大坝,确保了大坝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通过1309套监测仪器的数据分析,工程全程实现了精确控制和科学管理,为大坝的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阿尔塔什村是距离大坝最近的一个村。由于阿尔塔什村是莎车县进昆仑山腹地的唯一通道,也是最后一个补给站,被中外探险爱好者称为“昆仑第一村。”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也改变了这个村子的命运。

工程项目启动后,给村民带来了大量工作岗位。泥瓦工、水电工、厨娘、司机……每户村民家庭至少一人在工地里找到了工作,有些甚至全家老少齐上阵。每月固定的收入,让村里人日子也越来越好。同时,随着村里通往外界的公路越修越好,村民们走出大山开阔了眼界,挣钱渠道也越来越多。

作为一项集防洪、灌溉、发电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阿尔塔什水利枢纽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叶尔羌河流域的水患难题,也成为南疆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和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保障。这座水利工程,正如一条“锁链”,锁住了水患的“苍龙”,开启了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余海蓉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涛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