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青年|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汉杰:解码人体免疫细胞 敲开免疫系统“新大门”

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玥 文/图/视频
2024-09-01 20:13
收录于专题:湾区青年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2020年7月,南方的盛夏,热浪滚烫。

李汉杰从以色列出发,来到深圳这座未来之城,在这个以创新活力著称的南海之滨,开启了在免疫学领地“升级打怪”之路。

“在深圳,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重视人才的社会氛围、急速发展的科研事业以及光明美好的未来前景,鼓舞并激励着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科学家们。”李汉杰怀揣着对科学的热爱和攻坚克难的决心,加入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专注于人体免疫学的研究。

不到3年,李汉杰带领团队,联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深圳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单位,依托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功构建了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并发现了多种人体免疫细胞“新类型”,这意味着国人敲开了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和调控机制的“新大门”。

“这只是一个起点,我们的愿景是聚焦科学前沿与临床需求,继续寻求基础免疫学的重大理论突破,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解决关乎人民群众健康的实际问题。”

01

“争分夺秒”解码细胞

2023年8月2日上午,李汉杰像往常一样打开办公室的电脑,当看到有一封来自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发来的未读邮件时,李汉杰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儿上了,他点开邮件,直至看到团队提交的文章已被接收,心中的那块石头才落了地,随即按捺着激动的心情,向团队成员们宣布了这个喜讯。

回望项目的研究历程,李汉杰和团队成员可谓是“争分夺秒”,他们不断思考,如何在时间和质量上取胜,早日让研究成果面世。

2020年8月,也是李汉杰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第2个月,他决定组建团队研究揭示人体免疫系统发育的过程,科研项目正式成立。

一念既出,万山无阻。

“当时就是整天都泡在实验室,8小时是这一批人,然后下一8小时就换另一批人上。”想要取得胜利,过程注定充满曲折和困难。李汉杰回忆,大家为了及时获取临床样本,获得精确数据,科研团队人员日夜“接力”,采取多班倒的方式、通宵达旦做实验已成为常态。

“没有觉得苦,每天都在向着目标迈进。”针对临床样本稀缺的问题,科研团队与深圳多家医院合作,成功收集了近400例样本,覆盖了19个发育阶段和19种组织。为解决研究技术难题,团队还自主研发了复杂数据的分析方法,开发了高通量、适用于微量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有效降低了研究所需细胞量并减少了批次效应,成功从庞大的数据中解析出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规律,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科研团队在经过两年多的实验研究攻关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2023年9月12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刊发了这一研究成果,这是我国研究人员首次成功构建出覆盖组织范围最广、时间跨度最长、采样密度最高的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并发现多种免疫细胞“新类型”。该成果入选2023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深圳市2023年科技创新十大事件。

“这是免疫学领域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李汉杰表示,图谱揭示了人体免疫系统形成过程,对推动全球免疫学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为疾病诊断、免疫治疗和新疗法开发打下重要基础。“让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民众知道了来自中国的科学发现”,李汉杰高兴地说道。

02

在未来之城做科研

拓展国内人体免疫学研究版图

李汉杰一直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精进。2014年,厦门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毕业的李汉杰,决定前往德国马普衰老研究所研究衰老生物学等相关课题。2016年,继续前往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从事人体免疫学的研究。

“在外面也呆了一段时间,要不回国看看吧!”2019年,李汉杰萌生了回国发展的念头,以行动派著称的他,当即决定回国考察。

在考察了国内各大城市后,李汉杰将目光锁定在了深圳。“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科研虽较一些城市而言起步晚,却展现出强劲的后发优势,迅速在全国科研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2019年,李汉杰分别在5月和9月先后走进深圳,实地了解了深圳的科研发展版图,最终选择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深圳政府高度重视科研发展,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优厚的支持与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国内外顶尖人才,促进了科研团队与项目的快速成长。”李汉杰表示,科研平台建设和产学研也是自己重点关注的方面,深圳推出大型科研仪器与设施的共享措施,并与众多高科技企业、医院及创业公司搭建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的步伐,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舞台和成果转化渠道。

在这个激荡的时代,一切都在蓬勃发展。

李汉杰办公所在地是光明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也是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坐落之处。从办公室放眼望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和深圳理工大学全貌尽收眼底,光明科学城片区建设如火如荼。

“深圳速度名不虚传,我见证了光明科学城的发展,特别是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学以及深圳医学科学院的设立,预示着光明科学城将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免疫学研究也是宏伟蓝图中的关键一环。”李汉杰憧憬,以后能扎根在深圳这座未来之城,深入探索新鉴定的免疫细胞亚群,深耕人体免疫学领域,助力我国免疫学发展,在科研成果的转化上取得突破,为相关疾病的诊疗带来新方法和新质生产力。

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

“做科研,是我的兴趣,也是我的事业。”作为科研工作者,李汉杰寄语青年科学研究人员,不要害怕困难挑战,在研究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心无旁骛地投身真正有价值的研究中去。“事情如果很重要、很困难,就已经把99.9%的人都排除在外了,如果你不去做,世界上可能就没有人会来做这个事情了。”李汉杰坚信,保持热爱,全力以赴,可抵一切艰难险阻。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玥 文/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