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说唱歌手派克特发布歌曲“diss”乙女游戏《恋与深空》,称该乙女游戏“全是擦边和油腻”“毒害下一代”。
随后,《恋与深空》制作公司上海叠纸互娱网络科技公司发表声明称,“根据《著作权法》,派克特侵害了游戏方的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权利。根据民法典,派克特发布内容中有关《恋与深空》年龄审核机制形同虚设的言论与实际不符。”
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引起网友对乙女游戏尺度问题新一轮的关注。
乙女游戏“尺度”过大遭质疑
“乙女”,指的是日语词汇中年轻女性的意思。而“乙女游戏”则是以年轻女性为主要受众,在游戏里,玩家扮演年轻女性身份,通过与多位男性角色的情感互动和主线剧情的推进,为玩家提供沉浸式的恋爱体验。
读特新闻记者在手机应用程序市场搜索“乙女”等关键词,可以找到几十款有着标签为“女性向”“恋爱”的乙女游戏。 部分乙女游戏为了吸引玩家游戏尺度较大,有部分游戏都出现了虚拟男性角色裸露的画面,并且在游戏中可以看到抚摸、接吻、触碰隐私部位等情节。
一位游戏行业观察者告诉读特新闻记者,部分游戏中一些带有性暗示的情景设置和角色互动可能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游戏中存在虚拟男性角色裸露半身的画面,以及玩家可以与虚拟男性角色进行拥抱、接吻等亲密互动。“这些内容过于成人化了,不适合未成年人接触。”
实际上,自《恋与深空》今年1月18日公测后,因其“尺度”问题,频频引起关注。读特新闻记者在社交平台看到,不少家长称手机游戏“尺度太大”,且不管是女性向游戏还是男性向游戏,都存在相关问题。国产手游《尘白禁区》就曾被指“擦边”讨好玩家,一度冲上热搜。
虽有年龄限制 但缺乏强制监管
各大游戏厂商早就看到了女性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随着国内第一款乙女游戏《恋与制作人》诞生,《未定事件簿》《时空中的绘旅人》《光与夜之恋》《恋与深空》等游戏纷纷入局。根据《2023-2028年中国移动游戏产业发展现状与市场运营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移动游戏用户群体中女性玩家的占比达到48.6%,产业整体规模已突破850亿元大关。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份,国内女性游戏玩家数量已经超过3亿。
虽然市场越做越大,但此类游戏却在监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读特新闻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店中看到,一些游戏会在下载页面会提示年龄分级。部分乙女游戏均标注的适应人群基本上是“18周岁以上”或“16周岁以上”。虽然有年龄限制,但是这未能阻挡未成年接触此类游戏。在黑猫投诉平台可以看到,有多个投诉显示《恋与深空》等游戏存在未成年人充值的情况。
读特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乙女”类游戏使用手机号码就可以完成注册和登录,无需输入身份证信息,而一些游戏的实名验证则是作为游戏的奖励机制发放,没有强实名认证要求。
秦女士向读特新闻记者抱怨称,自己的孩子还未成年却经常沉迷于手机游戏,最近发现孩子一直在为一款游戏充钱,当秦女士看到孩子玩的游戏后却觉得这款游戏的“尺度”让其接受不了。她表示,“不明白为什么这种游戏会在学生中间如此火爆,还没有人管。”
读特新闻记者就游戏引发争议相关问题联系了上海叠纸互娱网络科技公司,截至发稿,对方暂未回复。
律师:需进一步加强内容监督和年龄验证机制
深圳市律师协会电子竞技与网络游戏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邦燊律师事务所律师林泳欣表示,在法律层面上,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禁止制作、复制、出版、发布、传播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网络信息,包括含有宣扬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迷信、赌博引诱自残自杀、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同时,对可能引发或诱导未成年人的模仿不安全行为、实施违反社会道德行为、产生极端情绪、养成不良嗜好等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信息的,应当在信息展示前予以显著提示。
林泳欣提到,对于一些尺度较大的游戏,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应严格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等规定,确保游戏内容、运营活动等方面符合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要求,包括:落实实名注册和防沉迷系统、提供健康的游戏内容和环境、实施游戏时间限制和提示机制、规范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建立社会监督和处理投诉机制。
根据目前相关法律及要求,建议加强对游戏内容监督和年龄验证机制的推行,如持续优化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系统,加大对游戏广告和虚假宣传的监管、加强教育和引导等。
编辑 高原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