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23世界读书日暨首个“香港全民阅读日”来临之际,4月20日,“香港悦读周”暨“2024香港悦读+”活动在香港沙田新城市广场开幕,在这个香港特区举办的文化盛事上,充满着浓浓的深圳元素。

焦点展览中,设有“共读双城:深圳专区”,展出深圳出品的亲子类、科普类、城市宣传类图书,以及第24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童书”,吸引了众多香港读者流连其中。开幕式后举行的深圳作家杨黎光的新书《奔腾的深圳河》首发仪式,深港作家与文学爱好者在现场进行了热烈交流与互动。
这是深圳读书月去年举行的“深港共读”活动的延续,也是落实深港“共读双城”共识的重要举措。
深圳与香港,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文脉相通。近年来,随着双城生活便利指数的大幅提升,两地居民在文化上的交流亦越发密切。共读、共展、共演……深圳人到香港逛书展,香港人到深圳书城买买买,深圳人到香港看展览,香港人来深圳看演出——一场文化上的双向奔赴、精神上的同频共振正在日常生活中发生。
共读:“爱阅之人”乐了!“赏心阅事”更上层楼
今年4.23世界读书日前后,深圳策划推出的系列读书活动也包含不少香港元素。
其中,“深港青少年研学计划”邀请香港青少年乘坐“爱阅号”移动书吧,走读深圳开展研学活动;两地文化名家为读者推荐各领域优秀图书,形成深港“共读双城”推荐书单;4月23日当天,粤港澳桂琼五地将联合开展“共读半小时”活动,在香港、澳门、深圳等7个城市设置共读主会场,邀请市民共享阅读之乐。
如果说,深港互融双向奔赴正成为畅享湾区生活的新潮流,那么,溯源这份潮流,要从阅读开始。
作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深圳在推动深港文化交流方面积极先行。2020年深圳读书月期间,深圳举办了首届“深港共读,双城同感”活动,从此,开启两地文化交流新格局。
2022年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时,深圳读书月又推出了“当奇迹之城遇上东方之珠”深圳·香港的文化对视系列活动。去年,以香港首次设立“全民阅读日”为契机,深圳创新推出“共读双城”深港系列阅读交流活动,随着多层次、多维度阅读活动的开展,深港文化丰富形象及双城交融共进的图景在人们面前尽情绽放。

去年11月6日,霍启刚在香港《文汇报》上发表题为《共建书香湾区,搭建文化桥梁》的专栏文章,分享他参加第二十四届深圳读书月启动仪式和参观深圳图书馆、体验自助图书馆的感受与思考,点赞深圳读书月“推广阅读的工作非常全面”,提出深港“共读双城”共识的发布“在推动双城互动、共建书香湾区有巨大发展空间”。

霍启刚社交账号截图
如今,无论是周末、公众节假日还是寒暑假,深圳书城、书吧、深圳图书馆、自习室里低头翻书、静心阅读的身影中,多了许多香港读者的身影。与此同时,赴香港“淘书”的深圳人亦是不少。作为“亚洲最大型的书展之一”,每年的香港书展都吸引大批深圳人前去购书,还有香港的“二楼书店”,深圳的“爱阅之人”如数家珍。在这些地方,“深港共读”成为阅读的和声,文化的交融。
共展:“博物迷”笑了!深圳香港文化福祉遍地开花
2022年6月22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同年7月3日,正式对外开放。从此起,深圳人又多了一个观展、学习、溜娃的好去处。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摄
深圳市民、科技工作者张先生告诉记者,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不仅是香港人的文化福祉,也是深圳人的文化福祉。“从福田到西九龙文化区,高铁直达,不到1小时就到了。这么近的距离、这么短的时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可不就是深圳人的精神后花园吗?”据悉,从事科技工作的张先生也是一位历史爱好者。他表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对外开放以来,他经常来此观展,常看常新。“香港故宫的展览不仅展品质量高、琳琅满目,更重要的是展览、展示手段科技含量十足,互动新鲜、有趣。”张先生说,“假期我也经常带着孩子来这里看展,一呆就是一整天,特别充实。”
不仅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西九龙文化区的M+博物馆同样令深圳人心驰神往。M+博物馆定位于亚洲首家全球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重要藏品涵盖设计、建筑、流动影像、视觉艺术等范畴,还包括不少香港元素。2021年11月12日开放后,举办过多场重磅展览、演出等。

M+博物馆
“2023年,我曾经去M+参观过《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特展。”深圳大学学生小高说,“我记得那个展览特别轰动,有点网红展的味道了,我们身边好多同学都去了。”M+博物馆关照潮流、关照当下,对深圳的年轻人尤其有吸引力。今年4月12日,M+还举办了“M+夜不同——黑白Disco之夜”,在博物馆里蹦迪,一起摇摆,吸引大量深、港青年参与。
你来我往。不仅深圳人爱去西九龙文化区,香港人也将深圳的博物馆、美术馆视作宝藏。深圳博物馆“明星志愿者”张婕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香港观众就“特别多”。
“我们提供的志愿讲解服务都忙不过来。香港观众不仅喜欢古代艺术展,他们尤其对深圳历史、深圳改革开放史感兴趣。”张婕说,“深圳香港同根同源,深圳历史与香港历史同气连枝。实际上,关于深圳历史的展览中,也穿插了大量香港的内容。”
深圳博物馆志愿者、高中生陈张子尧分享了他接待香港观众的难忘经历。“那天,我接待观众都是大哥哥、大姐姐,我给他们讲深圳民俗,讲解中我准备了一些问题互动,他们竟然都答上来了,这让我非常惊讶。因为平常都是我自问自答。讲解结束之后,我才知道大哥哥大姐姐来自香港大学。”
共演:“戏剧迷”爽了!跨城观演选择多 携手共创“有看头”
2024年开年,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奔赴香江开启香港首演,1月4日至7日在香港演艺学院连演5场,场场爆满、人气爆棚。

咏春海报亮相香港·铜锣湾罗素街
在这4天的演出时间里,几乎每场演出都有香港名人、名流前来观演。著名歌手、演员叶倩文看完《咏春》非常激动,她说:“看《咏春》时能感受到演员们的精神、体力和爱心。这样困难的表演,每天都要演,没有爱肯定坚持不下去,没有100分的精神也都演不下去。我对他们非常佩服和尊重,表演很专业,很有福气看到这样的表演。” 叶倩文称自己已经成功“入坑”《咏春》,秒变“迷妹”的她希望能再多看几次。被“圈粉”的不仅是叶倩文,还有叶童、黄百鸣、吕良伟等等,无论是创意还是表演,他们都由衷地为《咏春》点赞。
香港普通市民对《咏春》也显示出极大热情。1月7日,《咏春》在香港的最后一场演出,坐在第一排的香港小童kiki看得激动万分。谢幕时,小朋友忍不住起身站立,手舞足蹈,大声叫好。舞剧《咏春》开年即在香港掀起热潮,香港舆论认为,这是一次深港文化、情感交流“双向奔赴”的成功范例。

舞剧《咏春》香港首演结束后举行现场签售会,主演和热情的香港观众合影、交流。
《咏春》2024香港“开门红”也打开了深港双城观演的“新视野”。香港观众意识到,既然深圳有如此优秀的舞台作品,那为什么不到深圳的剧院、戏院去看看呢?
深圳保利剧院的工作人员刘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剧院的客人中香港人的占比明显提升。据悉,4月深圳保利剧院上演的昆曲《牡丹亭》法语音乐剧《唐璜》等重磅项目。4月19日,《唐璜》在深首演日,记者就发现观众席里有不少香港人。“深圳的剧院演出的节目很丰富,价格也很合适。”香港人李女士说,“我们在海岸城吃过晚饭就步行到保利剧院看戏,一个完美的周末。”香港人张先生则表示,深圳与香港的演出“互为补充”,“两地的戏迷、演出爱好者有福了。”

法语音乐剧《唐璜》
深圳人到香港“看演出”的历史则更加“悠久”。红磡香港体育馆是不少深圳文艺青年心中的地标。80后深圳市民冯女士是张学友的歌迷。2024年1月,她终于抢到了演唱会的门票,赴红磡观演,心满意足。“我们这一代受港风影响强烈。刘德华、张学友在香港开唱,我都会去抢票。深圳去红磡也非常方便。双城文艺生活,跨城追星,我内地的朋友都很羡慕我呢。”
记者了解到,深港之间的“文艺互动”不仅仅体现在“跨城观演”上,未来,深港文艺界还将开启“共创”模式,携手创作文艺精品。据悉,香港将在2024年10月担任第四届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主办城市。届时,舞剧《咏春》再赴香港演出。与此同时,香港与深圳将联合制作《咏春》香港特别版。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01:00#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深圳,创新之城,活力之都,邀您共赴十五运之约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以创新为魂,活力为韵,正张开双臂欢迎四方来客。在这里,高楼林立,平安金融中心直插云霄,深圳湾“春笋”展现滨海艺术魅力,市民中心如大鹏展翅,彰显行政心脏的活力。 深圳还是“千园之城”,1320座公园如绿色明珠镶嵌城市,大鹏半岛的碧海银沙与梧桐山的云海日出,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南头古城,千年文脉与现代文创交织;走进大芬油画村,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十五运会期间,深圳更添独特魅力。在宝安欢乐剧场等智能场馆,AR导航、AI机器人服务等前沿科技,让您体验未来之城的精彩。赛事之余,您可参与“全民全运”系列活动,在虹桥公园自由式小轮车赛场感受激情,在深圳湾畔的马拉松赛道尽览山海美景。 十一月的深圳,阳光与激情同在。让我们相约深圳,在十五运的青春礼花中,共赴一场创新与活力的盛宴!
01:11#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亲爱的全国各地朋友们: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我的城市,那一定是“奔跑”。深圳,就像我们班那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同学,永远在创造,永远向前。 站在莲花山顶俯瞰,你会看见这座城市的心跳——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深南大道上车流如织。但深圳的魅力不止于此。周末的深圳湾,白鹭在红树林上空划出弧线,远处香港的青山若隐若现。科技园的深夜,大厦里依然亮着点点灯光,那是无数梦想在发光。 这里是大疆无人机起飞的地方,是腾讯QQ诞生的摇篮。走在华侨城创意园,旧厂房变身艺术空间,咖啡香混着油墨味;盐田港的巨轮鸣着汽笛,把“中国制造”送往世界每个角落。 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带着各自的乡音和梦想,把这里变成了家的模样。 朋友们,欢迎你们来看看这座“奇迹之城”。来感受创新的脉搏,看看科技与自然如何共舞,体会什么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座城市,会用它年轻的心跳告诉你:梦想,永远值得奔跑。 深圳准备好了,期待与你相遇!

#南山志愿者读特小记者站#手工筑梦,温暖相伴 在11月2日我参加了助残活动——手工筑梦温暖相伴。这次活动,让我感触很深。 场地内非常热闹,几个志愿者围着两三个陪护对象。有的志愿者与陪护对象边聊天边辅助他制作,有的志愿者虽然沉默不语但手上速度依旧不减。“用这个胶水轻轻点在这朵花上,就大功告成啦!”有一家人很少参与集体的活动,在这一次手工制作也在志愿者的鼓励下,他们举起自己做好的成品,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原本略显羞涩的陪护对象,逐渐放开身心,主动与身边人交流心得,闲聊家常,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创作一件件精致的手工作品,相继带隐身,每一件都承载着大家的期盼。 这次活动以手工制作为桥梁,既帮助陪护对象锻炼了动手能力,丰富了精神世界,也让志愿者与陪护对象产生了感情,让志愿者们体会到责任与担当。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