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东门街道:“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杨冰洁
2024-08-25 14:4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引入一批消费新业态、新场景,加快推进东门步行街、螺岭、湖贝三大重点片区改造,建设一批安全设施、便民设施、服务机构,打造“黄金四分钟邻里互助急救圈”,成立少数民族巾帼志愿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的关键一年。今年以来,为全面贯彻省委、市委关于“百千万工程”的部署,罗湖结合城区工作实际,制定《罗湖区2024年“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全面兴起“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东门街道将“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来抓,围绕罗湖区“三力三区”发展定位,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切实做好招商稳企、空间焕新、品质提升、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见行见效。

招商引资、品质提升 “双发力” 开拓活力时尚街区发展新路径

“暴蒙终于来深圳了,没想到东门还藏着那么多‘吃谷’的宝藏店铺!”日前,市民张小姐走在东门街区惊喜地发现,华润1234space商城4楼连开了两家二次元“谷子店”(售卖动漫、游戏IP周边产品的商店),丰富的动漫IP周边商品和市集活动,让这里成为年轻人的聚集地,更为商场增添不少人气。

地处罗湖中心区域的东门,是深圳商业的发祥地,蕴含着鲜明的商业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新旧融合”的加剧,正焕发出崭新的魅力与光彩。

今年7月,暴蒙(BOOMCOMIC)二次元店深圳首店、heyzakka(黑扎咔潮玩谷社)二次元店罗湖首店入驻东门商圈,掀起新业态消费的一股热潮。无独有偶,今年新入驻东门的116家品牌门店中,包含深圳首店7家、罗湖首店8家,其中二次元、潮玩、脱口秀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当属首要。东门商业氛围浓,消费活力旺,但从产业画像来看,辖区批零、住餐等传统服务业主体聚集,产业科技含量、附加值相对较低,转型升级需求亦可谓迫切。今年以来,东门街道坚持招商引资与业态提升并举,一体推进商办去化、服务稳企、专业楼宇打造,发挥“百千万工程”牵引作用,加速谋划城区改造和环境提升。

抓招商、促转型,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招商引资,紧扣罗湖“服务强区”定位,立足东门区位、产业和空间现状,重点招引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生产、生活服务业企业,今年上半年共引进19家新企业,推进24家企业入库纳统,去化空置物业7900平米;聚力服务稳企,组建16个企服小组,按照事项清单、政策清单、诉求清单、回访清单4张服务清单,解决企业诉求51个;聚能业态优化,腾空间、换赛道,紧盯深港双向奔赴消费热潮,积极探索“二次元”“元宇宙”等新兴业态,拓展餐饮、休闲、娱乐消费新场景,上半年开业新品、潮玩门店85家。

东门步行街服务中心的成立,进一步助推商家业态提档升级。据介绍,金世界二楼原星光美食城整层达3000平方米此前已空置三年多,在东门步行街服务中心的招引对接下,目前已盘活开展眼镜批发零售业务,共入驻雷朋、阿玛尼等60家眼镜商铺。

精品质、优环境,谋划提升街区品质。以辖区“三大片区”改造为契机,找准规划定位,全面提升城区品质,重塑区位价值。其中,东门步行街,以“深圳记忆、烟火聚场”为愿景,加快建成“一区、两街、四聚场、六支巷”空间格局,全力打造活力时尚新商圈;按照一级开发“政府主导+国企实施”、二级开发“白地出让+企业开发”模式,螺岭片区改造后将新增近4万平米公共配套,10万平米产业办公和23万平米地下空间,打造宜居宜业新空间;湖贝片区推动项目建设,预期释放48万平米商业空间、79万平米办公空间和13万平米公共配套,打造“文商旅”深度融合的产业集聚典范。“加减”并用,通过清理、合并、迁移、刷新、修复等五大措施,清洗一批立面、合并一批灯杆、腾挪刷新一批城市家具、修复一批破损路面,实现公共空间“微更新、大提升”。

借力深港“超级链接”优势,打造活力时尚消费街区。东门茂业、东门天虹、太阳百货、1234space等商业综合体成为全区第二批“一码当先”放心消费承诺单位,构建“一码当先”深港放心消费快速服务平台,共同推动罗湖放心消费商圈建设,以商圈经济助推“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

织密为民服务“一张网” 用心用情系统谋划增进民生福祉

一次性解决机电大厦住户无法使用天然气问题;破解芳邻大厦小区长达10年无业委会难题;高效处置物资大厦城市更新单元500余平米用地争议……今年以来,东门街道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民生”,积极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为民服务机制,努力办好群众实事,以党建“绣花针”织出基层治理、为民服务“一张网”。

深入实施“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为民服务机制。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主动排查、精准分拨、限时办理、常态通报”等七项举措落地见效,该机制实施以来,全口径诉求量同比下降逾40%,未诉先办757宗,连续6个月诉求零差评、零超期。在全区推动各街道创建“综合网格+”项目的大背景下,发挥东门社区“领头羊”优势,由东门社区03综合网格打造的“虹姐”调解室获评“2023年度罗湖区党群服务星级品牌项目”,今年上半年调处各类纠纷180余宗;结合商圈消费特点,参与“一码当先”深港放心消费快速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商圈+调解”“线上+线下”纠纷调解品牌。

突出基础设施提能升级。聚焦“群众所盼”,建设一批有温度的便民设施,努力完成超充站、老旧小区改造和加梯等任务。聚焦“一老一小”,吸引一批安心可靠的服务机构,建成全区首家社会投资的港式特色养老院,新增150个高品质养老床位。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引入社会化运营,探索“嵌入式”托育服务,加大辖区托位供给。

突出为民服务提质增效。打造“黄金四分钟邻里互助急救圈”,居民急救技能普及率全市领先,全力迈向“人人懂急救、户户能急救”。打造“一线建设者关爱圈”,以“爱在东门馨家园”为主题,撬动社会资源,坚持“月月有主题活动”,加强来深建设者关心关爱。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生活圈设施短板、服务弱项、管理盲区为着力点,形成“完善一张图、整改一张表”,在东门社区打造全市首批示范点,带动辖区全覆盖。

以头号力度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不断创新民族工作、民生服务新方式。聚焦凝聚“民族团结”力量,成立少数民族巾帼志愿队——东门街道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延伸辖区民族工作、服务群众的“手臂”,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工作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之路,累计带动逾1500名少数民族妇女就业。

“小切口”推动“大治理” 打造基层治理特色品牌项目

老旧小区多,人口密度高,市场密集,超大型城市基层治理困境相对突出……为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东门街道以全面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广泛凝聚各方力量,打造基层治理品牌项目,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助力基层治理,共建美好家园。

与16家共建单位合作举办湖贝公园元宵活动,联合深圳博爱曙光医院开展儿童青少年职业体验活动,街道禁毒办认领社区“大安全”方向⺠生项目……在东门街道一系列民生实事中总有一群“合伙人”在默默支持和参与基层治理。

其中,城东社区在探索拓展“社区合伙人”新模式方面具备先天优势,辖区内拥有14栋商务楼宇,涵盖800余家企业,政企交流频次高;集“吃喝玩乐购”多元业态于一体,能够满足居民和游客的各类需求。而“社区合伙人”正是一种借助各方力量深度参与,达到资源众筹、收益共享、效益最大化的基层治理模式。

今年4月,城东社区“社区合伙人”项目正式启动,在社区党委引领下,链接企业、机关单位、社会组织、学校等外部资源与社区党委签订“共建协议”,有机整合人力、物力、资金等社会资源,推行“六联三化一环”和“1+2+3+4+N”工作新模式,进一步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在项目联组方面,通过党委“搭台”,合伙人“唱戏”,共同谋划形成“大健康”“大关爱”“大服务”“大安全”四个主题项目库,发动“合伙人”根据资源类型进行揭牌认领并推动项目落地实施,打造齐抓共管基层治理新机制。

积极撬动社会公共资源,探索“政府+公益+商业”服务新模式。联合辖区部门、企业构建“1+2+3+4+N”模式,即以社区党委为主导,社区综合网格队伍为主力,统筹“当家人+后援团+共建者”3方力量,整合问题、需求、资源、项目4张清单,认领并开展N个民生项目,以“群众点单-综合网格派单-社区接单-合伙人办单-群众评单”闭环运行,着力破解城市发展堵点、基层治理难点、民生改善痛点,共建美好家园。

截至目前,社区共整合“外部资源库”及“社区达人库”资源140余个,吸纳爱心企业等社区“合伙人”42个;联合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次;通过“社区合伙人”力量助力解决居民火灾险情1次、拆除危墙2处、修缮破损坑洼路面10余处;针对市场周边道路拥堵、非机动车乱停放现象开展志愿督导80余次。

社区还锚定“助企+惠民+公益”目标,通过定期发布“合伙人招募令”,整合“问题、需求、资源、项目”4张清单,梳理民生热点,开展民生项目认领。截至目前,发动“社区合伙人”认领民生项目33个,已完成落地实施项目18个,活动累计服务居民达3000余人次。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吴德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杨冰洁)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