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似龙眼 | 人文天地·南海潮

黎江毅
2024-08-23 08:08
收录于专题:南海潮 • 散文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我家院子种了两棵树,一棵是荔枝,另一棵是龙眼。在热烈的夏日,两种相似属性的南国佳果在小小的院子里交织出一幅色彩斑斓的岭南风景画。

夏天的风,带着几分狂躁与热烈,掠过岭南的每一寸土地。这时节,万物生长。这片翠绿之中,荔枝树与龙眼树如同两位身着长裙的仙子,静静地伫立在庭院之中,等待着属于它们的舞台。

在我眼里,荔枝如同高贵冷艳的女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名句,赋予荔枝一种尊贵气质,鲜红的果皮就像华丽的礼服,晶莹剔透的果肉如同“红消白瘦香犹在,想见当年十八娘”的容颜,让人一见倾心。而龙眼,枝叶和果实都比荔枝稍小,圆润的外形和淡黄色的肌肤,透过白嫩的果肉可以看到黑而圆的果核,宛如一串串金色的珍珠,闪耀着迷人光泽。

古人唤龙眼作“荔枝奴”,两千多年来龙眼似乎总被荔枝压一头,其实“奴”的意思并非是低一等,而是晚熟。荔枝先熟而龙眼后熟,且龙眼果肉薄于荔枝。苏东坡客居岭南期间,为龙眼被贬称为“荔枝奴”鸣不平,专门写了一篇《评荔枝龙眼》:“闽越人高荔子而下龙眼,吾为评之:荔子如食蝤蛑大蟹,斫雪流膏,一啖可饱;龙眼如食彭越石蟹,嚼啮久之,了无所得。”酒足饭饱之后,咀嚼几颗龙眼解解腻,口腔里的那种快活滋味连苏东坡都要点赞。

荔枝与龙眼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自古以来便是难解难分的伴侣。据说,汉武帝从南越引进了龙眼等南方嘉木,把它们一起种植在上林苑扶荔宫中。《东坡志林》记载一段趣事,仆人问苏东坡:“荔枝何所似?”有人回答:“似龙眼。”见多识广的苏东坡则反驳:“荔枝实无所似也。”事实上,无论从外形还是味道,但凡亲眼见过荔枝和龙眼,都很难说出“荔枝似龙眼”的结论。

不过,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真正实现了“荔枝似龙眼”。荔枝与龙眼分别属于无患子科下不同的属,两者之间有很强的生殖隔离,但是借助科学手段同样可以实现杂交。我在果园见过一个新品种叫做“脆蜜”,利用了我们当地石硖龙眼当“妈妈”,紫娘喜荔枝当“爸爸”,培育出新一代龙眼杂交宝宝。外观带有荔枝龟裂纹的“脆蜜”,不但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基因,还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抗冻和晚熟,种植范围向北可以移植到重庆、四川、云南。更为神奇的是,“脆蜜”的采摘期可以延续到中秋节之后,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荔枝和龙眼不再是奢望。

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龙眼树叶的缝隙,洒在一张古朴的荔枝木桌上,旁边摆放着一盘盘新鲜的荔枝、龙眼和“脆蜜”。我和村中的几个果农聚在一起“把酒话桑麻”。在我们看来,无论荔枝还是龙眼,它们都是农民致富的“宝贝”,值得用心去坚守和呵护。人与树木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相遇,共同演绎丰收的交响乐章。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匡彧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作者:黎江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