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这片热土上留下了许多关于这位老人的城市记忆。
我们重温这些城市记忆,致敬伟人,致敬新时代,致敬未来!
仙湖植物园·打卡湖畔的手植树
在仙湖植物园的湖畔,有一株高山榕,枝繁叶茂、亭亭如盖,每天都吸引众多游人驻足参观,树下的标识牌上写着“邓小平手植树”。
1992年,一趟专列从北京驶出,奔向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88岁高龄的邓小平一路视察并发表南方谈话,及时深刻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深圳视察期间,邓小平来到仙湖植物园,亲手种下了这棵高山榕。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刊登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生动还原了当天的情景:
1992年1月22日,阳光明媚,小平同志和杨尚昆主席(时任国家主席,编者注)带领两家三代人到仙湖植物园种树和游览。他们一行先是步入室内观赏植物区,桫椤、“发财树”、“光棍树”、湘妃竹、天鹅绒竹芋、“跳舞兰”等各种珍稀植物都吸引了邓小平的注意,他观赏得很仔细,注意听介绍,还不断提问,温室内笑语声喧。
从观赏植物区出来,他们向大草坪走去。置身于青山绿水,茂林修竹之中,邓小平高兴地夸赞“这里的环境真优美”,并与家人在这里合影留念。
“10时10分,小平同志和杨主席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种下一棵长青树——高山榕。小平同志和杨主席挥锹培土。接着,小平同志的家人也拿起铁锹,使劲地将土铲到树根上。邓朴方在旁人的帮助下,也培了几锹土。然后,小平同志和小孙子一齐端起个红色的小水桶浇水。”
透过文字,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棵大树完整的成长轨迹。
如今,仙湖植物园里依旧景色优美,游人如织。市民来到这棵树附近,也会高兴地合影留念。“邓小平手植树”倾注着邓小平同志对深圳的深情,也寄托着深圳人对老人家绵绵不尽的怀念。
国贸大厦·重温南方谈话
仙湖植物园往西,深圳国贸大厦高高耸立。它不仅是曾经的“深圳第一高楼”,也是至今的深圳精神符号。深圳的建设者们在这里创下了“三天一层楼”的纪录,让“深圳速度”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深圳奇迹的代名词。
1992年1月20日,邓小平乘电梯登上160米高的国贸大厦旋转餐厅,俯瞰深圳全貌。1984年邓小平曾在国商大厦看着国贸大厦的建设工地,说“下次要到国贸大厦”,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在53层的旋转餐厅,小平同志俯瞰深圳市容。他看到高楼林立,鳞次栉比,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很是高兴。
邓小平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邓小平又说,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
邓小平思路清晰,记忆力强。他谈笑风生,有时一两句幽默的话语,引得大家发出一阵阵笑声。在场的省、市负责同志聚精会神地聆听他老人家的谈话,不时还插上三几句。谈话气氛轻松活跃。
在谈话中,邓小平强调要多干实事,少说空话。他说,会太多,文章太长,不行。谈到这里,老人家指着窗外的一片高楼大厦说,深圳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不是靠写文章写出来的。
……
国贸大厦周围的游客和罗湖区的居民听到消息后,都赶到国贸看邓小平,将大厦底下大厅和大厦外的广场都挤满了。当邓小平从旋转餐厅下到一楼大厅时,只见黑压压的一片,人人心花怒放,个个喜笑颜开。大家尽情欢呼和鼓掌,表达对小平同志的爱戴和崇敬,他也满面笑容地频频向群众招手致意。
2020年9月1日,国贸大厦历史陈列馆正式开馆,以国贸大厦为原点,全方位展示深圳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贴近深圳城市发展历史,还原史实。
深南红岭路口·在画像前驻足
沿着深南路继续向西,在与红岭路交会的十字路口,你一定会被邓小平的巨幅画像所震撼。自1992年6月28日第一版“小平画像”竖立起来,这里就成为了全国人民来深圳必拍照的地点。
三十二年时光荏苒,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的“小平画像”也经过了4次改版。
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肯定了深圳经济特区的方向和成绩,深深鼓舞了全国人民。当时的深圳市委宣传部在几经思考之后,决定用宣传画的形式表达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第一版画面上,邓小平身着浅啡色夹克衫,目光睿智,神采奕奕,眼前是深圳市的高楼群,标志建筑“三天一层楼”的国贸大厦,身后是云蒸霞蔚的朝晖,代表冉冉升起的新生事物。
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留影纪念,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画面上的细节,提出修改建议。1994年的第二版画面上,邓小平身着浅灰色中山装,慈祥地凝视前方,画面下方是深圳的景色和逶迤起伏的青山长城,衬托出小平同志的风采。画像文字也更换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同年,脍炙人口的《春天的故事》拍摄MTV时,专程到宣传画前录制、高歌,那美妙的歌声与画面交相辉映,通过电视走入了千家万户,也让这幅“小平画像”风行神州。
1996年,与深圳的飞速发展和技术的升级换代相适应,小平画像进行了第三版的更换。与前两版不同的是,第三版不再需要手工绘制,而是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电脑喷绘技术,采用了摄影师杨绍明拍摄的小平照片为头像,与深圳本土摄影师拍摄的深圳风景进行合成制作。修改的画面正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画面:蓝天白云下,小平同志以高瞻远瞩、和蔼亲切的目光投向深圳现代化建筑群,他身边是青草绿树和鲜艳的杜鹃花,画面左上方仍然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14个红色大字。
2004年,正值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由雕塑艺术家张树国主创的第四版画像替换了第三版的画像。第四版的画面与前一版相差不大,由于第三版画面中只体现了罗湖区的一部分,在第四版的创作中,添加了代表上世纪80年代深圳的国贸大厦,代表上世纪90年代深圳的地王大厦,代表21世纪深圳的市民中心、音乐厅等建筑,艺术地再现了深圳新市容的“集景”。
2004年、2006年,“小平画像”前的广场进行了两次改造拓宽。如今,这个占地面积135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也成了市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莲花山顶· 站在铜像前,俯瞰这座城
作为深圳市知名文化地标的莲花山邓小平铜像,也是许多游客来深必打卡的一站。而这座铜像的创作,其实也与“小平画像”有些关系。
“小平画像”竖立后,吸引海内外游客参观拍照。受当时技术所限,太阳一晒,画像表面几个月就会龟裂和脱落,不得不每半年更换一次。当时,时任深圳雕塑院院长的滕文金经常去市里汇报工作。1994年的一天,他被问及有没有办法让这幅画不用每年画两次?滕文金脱口而出:“那太容易了,做个雕塑,两千年不变。”没过多久,邓小平铜像被列入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程。滕文金肩负起邓小平铜像的具体筹备工作。
在与邓小平家人沟通后,铜像确定以邓小平上世纪60年代的身材和上世纪80年代的形象进行创作。邓小平性格开朗,立场坚定,喜欢游泳、散步,走路的步子又大又快,所以铜像要以走路的形象为特征,既能体现小平同志的精神实质,同时也蕴含着“改革开放的步子要大一些”的内在含义。铜像的创作经历了三稿修改,滕文金和白澜生、刘林、杨金环三位雕塑家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起完成了放大铜像工作。
1996年,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为邓小平铜像的选址问题进行反复研究。在否定了蔡屋围三角地、市政大楼前广场、火车站广场等地点后,最终选定莲花山。邓小平铜像广场位于莲花山主峰之巅,面积4000平方米,是深圳市最高的室外广场。
2000年11月14日下午,邓小平铜像揭幕仪式在莲花山顶隆重举行。在热烈的掌声中,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拉动缎带,缓缓地揭开了覆盖在铜像上面的红色绸布,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神采奕奕、目光坚定,呈步行姿态的邓小平铜像。铜像高6米,基座高3.68米,铜像面向正南方,背景为一排高大呈塔形的绿色常青龙柏。
铜像的北侧是一面长达13米、高4.35米的花岗岩石墙,石墙北面镌刻着邓小平1984年视察深圳时的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石墙南面是邓小平所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莲花山邓小平铜像是全国第一座由中央批准,以城市雕塑形式竖立的邓小平雕像。
历年来,莲花山公园先后入选“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202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公布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深圳有四地入选,莲花山邓小平铜像是其一。
海上世界·感受国际范儿
以前深圳流传着一句话,“不到海上世界,不算到了深圳。”那时的“海上世界”,只是一艘邮轮的名字,从邓小平挥毫写下那珍贵一笔开始,也开启了它在深圳的传奇。
1979年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开山第一炮”如同春雷炸响神州,成为改革开放的启幕乐章。那时,每天慕名前来考察、访问的投资者逾万人。而与之不匹配的是落后的生活设施——整个蛇口的宾馆床位加起来只有600个左右,又没有娱乐场所,很多外商白天来蛇口,晚上就去香港了。有人提议,“有没有环球旅游的旧船?可以住又可以玩!”这一想法得到了袁庚的支持。
于是,1983年,一艘退役的邮轮“明华轮”被工业区买下,停泊到蛇口海岸六湾,改名为“海上世界”,内部改造为酒店、娱乐等商业旅游项目,成为中国第一座海上旅游中心。从轮船“坐滩”到局部开业,只用了一个月左右时间。紧接着,这艘轮船就迎来了一位重要的来宾。
1984年1月26日10时许,邓小平在“海上世界”全体员工热烈的掌声中缓步登上船。邓小平在船上眺望蛇口工业区,听完了汇报后,进入餐厅用餐。临走前他提笔写下“海上世界”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自此,这一天被定为“海上世界”开业日。这四个大字一直高高挂在轮船之上,只要来到附近的人,一眼就能看到。
后来,随着蛇口的迅速发展,“海上世界”周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商场、餐厅、酒吧,人们的娱乐活动范围从船上扩展到陆地上。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前夕,作为启动特区下一个30年建设的5大领域60个项目之一,海上世界城市综合体建设由此拉开序幕。
如今,“海上世界”不再只是一艘船,而是一个涵盖酒店住宅、商业办公、商业购物、休闲娱乐和文化艺术的商业综合体。而那艘轮船早已成为一艘陆上之舟,成为海上世界的核心景观。2021年,海上世界凭借丰富的山海资源优势、深刻的改革开放历史文化印记、独特场景及特色文化活动的呈现,获授牌首批“深圳特色文化街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明华轮”发出悠长的汽笛声,无国界酒吧街上各色面孔在热切交流,人们始终带着笑容。走,让我们也融入海上世界的繁华与喧闹,去感受富有蛇口历史人文、自然风情特色,又流淌着国际摩登风情的夜生活。
(注:文内变体字部分摘自《深圳特区报》1992年3月26日《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一文,有删改。)
编辑 周晓飒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防台风准备不用手忙脚乱,总有人琢磨出省时又管用的省心办法——或许你有快速封窗的懒人技巧,又或许你总结了台风天必囤清单……这些防台风的实用经验,都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本期话题】#防台风准备大作战# 【活动礼品】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形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5位用户送上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台风预报员一定要专业吗?不,来鹏友圈放开“整活”,用夸张表情“追”台风走位、幽默语言输出硬核防台风知识,用有创意的方式解锁“台风预报员”新身份,让台风防灾知识悄悄“出圈”! 【本期话题】#台风预报员挑战# 【活动礼品】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形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5位用户送上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台风预报员挑战# 《等风来》 图一:9月22日17:40 听说有台风,我和妈妈去钱大妈囤点菜,谁知货架空空。 图二:18∶30 妈妈在网上订菜, 外卖小哥破天荒地隔了4小时送达,他们一定忙到飞起。 图三:22:00 家里的小猫咪不知道台风将至,惬意地趴着。 图四:9月23日8:00 因台风停课的我按部就班地居家学习。 图五:9:00 同学爸爸发了一个视频,不知哪里来的猴子爬到了闹市区的一棵树上,它是不是也预感到台风将至? 图六:11:30 在家,我也要开启我热爱的体育时间。 这是台风“桦加沙”来临前,一位小学生“等风来”的日常。🙃🙃🙃 未完待续。
00:10
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古现风景一览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