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麦家在南国书香节谈文学:“我甚至都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它也许太大了”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林菁 杨柳青
2024-08-17 16:4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8月16日,2024南国书香节开幕当天,迎来一场人气爆棚的新书分享活动。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花城文学院联席院长麦家携最新长篇力作《人间信》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花城文学院联席院长陈晓明,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评论家谢有顺在广州主会场展开对谈,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活动还未开场,就已排起长龙。不少读者专程从外地赶来,抱着大摞书翘首以盼。

《人间信》是麦家继《人生海海》后,潜心五年、反复打磨交出的沉静与深省之作。这部长篇小说以“我”的经历为引,讲述四代人半个世纪爱与恨的循环往复。众生皆苦,人生不易,故事里没有英雄,没有传奇,有的是每一个普通人在尘世浮沉中为自己争取的人间,却充满震慑人心的巨大能量。

麦家称,他已经有十三年没有来过南国书香节,这次有了非来不可的理由——新作《人间信》由广东文学的主力军花城出版社出版。借此机会,他和读者以及文学评论界的两位大咖一起分享他的写作,以期听到更多真诚批评的声音,也为文学评论掀起一个自由谈的高潮。

陈晓明表示,《人间信》是麦家非常本色的转身,他骨子里有对乡村、对家乡深植的感情,所以可以看到他从“灵魂出窍的飞翔”回归到自身、灵魂的写作,他现在是在用肉身写作。陈晓明还高度评价麦家的叙述节奏,“小妹在小说中很少出现,但是那一下的出现,竟然能起这么大的作用,这就是炉火纯青之笔……小说到后面越拧越紧,那种紧不是过去的上升,它是砸你的心,因为很多经验,我都感同身受。”

“有人说我喜欢文学,我觉得这个话太荒唐,我何止是喜欢,我本身就是由文学组成的。”二十来岁的麦家在还籍籍无名的时候,被卡夫卡的这句话深深打动。在对谈中,麦家直言对文学的热爱:“可能文学在我生命当中确实不是一般意义的角色,它不是一个爱好,也不是一个习惯,甚至也不是我的宗教,它可能真的是和我血脉相连、心气相投,陪伴我成长、陪伴我一生,我甚至都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它也许太大了。”

“我真的是爱文学,绝没有因为名和利、虚荣等来亲近文学、靠近文学。”麦家说,《人间信》这样的作品,一生只可能写一本,因为它是从他内心流淌出来的。这虽然不是他的经历,但这个虚构绝对不仅是小说家为了好看、为了娱乐的虚构,而是为了更真实地表达内心,这是一种更高级、更深刻的真实。“至今为止,我的一切都在这本书里。”

在《人间信》中,麦家不自觉地将深情笔墨落于女性——顶天立地的奶奶、逆来顺受的母亲、被生活烈火淬炼成老辣模样的小妹……一位位女性,她们的生命力如野草般坚韧,是她们缝补了这个破碎的人间。“这是母亲对我的呼唤,是她推动着我的创作。”麦家在现场感慨道。

这一切都源于麦家分享的写作秘密——作家真正进入写作状态的时候,是一种忘我的状态,会不由自主地把尾巴甩出来。《人间信》中的女性群像,正是他内心的底色,会在写作中如墨汁在宣纸上般浸染开来。

谢有顺谈及书名时称,人间信就是麦家写给读者、写给这个世界的一封信,或者说是人间来信,“也可以说是信人间,相信人间有美好,相信人间有坚不可摧、无法释怀的东西,这些可以成为我们的底色,成为我们力量的源泉。人生就是解密的过程,既是解密人生,也是解密写作。”谢有顺指出,今天的交流,打开了麦家内心的某个角落,读者可以借由麦家提供的线索更好地理解作品,接近这样有趣而深刻的灵魂。

麦家还贴心地为《岭南少年》的小记者支招作文写作。他表示,写好作文需要注意观察,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如季节的更替、一个花蕊是怎么变成一朵花的。“把这种观察到的细节写出来,就会是一篇好作文。可能的话,要在生活中学习和观察,要当小小的观察家。”麦家提到。

据悉,《人间信》入选今年南国书香节“十大好书推荐榜”。作为此次南国书香节的阅读推广大使,麦家再次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我的第一身份其实是一名读者,我一直痴迷阅读,是阅读塑造了我,阅读给了我荣誉,给了我未来。每次看到这么多人在阅读,我的内心就十分安然,也信心十足。”

麦家也提起他创办的“麦家陪你读书”。他准备用20年时间,陪伴读者读完1000本名著。记者了解到,该公众号目前关注人数超过130万人,阅读时长超过2400多天,阅读量破亿。由公众号内容整理结集的《麦家陪你读书》系列,已收获包括“中国好书”月度榜等众多业界荣誉,也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

(花城出版社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林菁 杨柳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