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中创造不凡,在繁华中寻觅诗意。在许多人眼中这就是长春这座城市的生活美学特质,厚重底蕴中透露着创新灵动,大气舒朗中渗透着热情好客。
8月15日,“总编辑看长春”考察采风活动进入尾声,采访团的成员们漫步于红旗街的繁华之中,在井巷烟火中一起寻觅生活美学,感叹文旅融合激发的消费活力,感受这座城市独有的温度与魅力。
厚重含“金”量
光影交错镌刻岁月长歌
长影,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也是几代中国电影人梦想的起点。
“太熟悉了,是我们那个时代休闲娱乐的味道。”
“长影对我们来说是成长过程中的精神伙伴,是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符号。”
在长影旧址博物馆,采访团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那些尘封的记忆在光影交错中渐渐清晰。黑白胶片上,一幕幕经典场景跃然眼前,这些不仅仅是电影片段,更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缩影,是人民情感的真实流露。
“这么多年来,无论是经典影片还是新近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电影都体现了长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真情实感,以胶片形式记录下厚重历史文化、社会变迁。”在青岛日报社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主任霍峰眼中,长影不仅见证了中国电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
一件件珍贵的电影道具、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座座复原的摄影棚,无不诉说着长影曾经的辉煌与荣耀。但,长影拥有的可不只这些。看着眼前摆满置物架的奖杯,霍峰与有荣焉,“长影并未停留在历史的辉煌之中,而是积极拥抱新时代,通过数字化转型、文化创意产业的拓展,让这个老品牌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巧提含“新”量
常变常新惊喜无时不在
持续更新的文旅特色产品,源源不断吸引着各方客流。走出长影旧址博物馆,红旗街上这辆“虎虎生威”的有轨电车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长春文旅推陈出新,54路文旅专列又增加了一个好兄弟——萌虎造型的列车,让大家直呼“嗷嗷带劲”!
一旁的“这有山”,人流熙熙攘攘。“毕竟逛游八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是游客对长春网红打卡地“这有山”的趣评,也是这处常变常新的文商旅综合体的显性特征。
原有的歌手自由演绎变成活跃的音乐互动,商场与出版社携手推出东北文化文创售卖……隔上些时日再来“这有山”,就会邂逅另一种时尚与浪漫。最近,这里的印章上新了。最新设计、独具匠心的印章颇受年轻人的青睐。“小行者”印章不失童趣与俏皮,小小的卡通形象无论是微笑、眨眼还是调皮捣蛋,都能让人感受到那份可爱。随着印章不断上新、不断完善,也让游客在山中游玩的乐趣和幸福度不断提升。大家用印章记录山中走过的每一个打卡点与精彩瞬间,让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图案成为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
“在注重挖掘本土文化元素,将长春的历史、民俗、艺术等融入到建筑和商业运营中的同时,商场经营者也通过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品位和魅力。”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严勤不吝赞许。
新场景的引入、新业态的融入,还有创新管理的加持,让“这有山”这样的商场常变常新,始终保有热度和新鲜感,也时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综合载体,成为城市经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入含“青”量
常焕常青引燃时尚风暴
从54路文旅专列火热,到宁溪出圈;从北湖公园走红,到为“这有山”慕名而来……这些都离不开年轻人的“热捧”。年轻群体在文旅新风潮中,既是重要的旅游群体、创新群体,又是传播群体,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活跃生机和潜力。
云栖山中境,山青花意浓。采访团一行走进“这有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一步一景,处处充满惊喜。
拾阶而上,“这有山”二楼的二次元潮玩街区,年轻人云集,这里不少从北上广引进的一线二次元品牌,突破次元的距离,融入到“山”里,让年轻人感受热爱的温度。
“独具特色的街区,创意十足的艺术范儿,都让人忍不住拍照打卡”“这里深知年轻人对于新鲜、独特体验的渴望”“在项目规划上,打破传统景区的布局,将山景与现代商业元素巧妙融合”……采访团的成员们置身于“山”中,一边“游”一边赞叹。
“长春发展旅游有情怀有担当,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传承,通过文旅市场消费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其中,享受其中。”大连日报社总编室主任姜云飞表示,长春顺应文旅发展趋势,打造很多有得看、有得玩、多样化的旅游场景,增强场景的吸引力、感染力、浸润力,把传统资源做成现代产品,也让长春文旅拥有了更多“核心竞争力”。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