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暴富变暴“负”!宝安警方提醒:警惕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燕 通讯员 焦雪珂 王敏华
2024-08-15 18:1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请问是邓先生吗?我是XX证券的客服,我们有个高额收益的股票投资项目,如果想了解具体情况,可以添加相关工作人员的微信,绝对不会让你失望……”近日,邓先生接到一位自称是“某知名证券客服”工作人员的来电。

今年54岁的邓先生居住在宝安辖区,是一位“老”股民,平日里经常关注了解炒股相关内容。接到上述“某知名证券客服”人员的电话时,邓先生正在家中休息,本没当一回事儿的邓先生,听到高额收益的消息便动了心,添加了这个客服人员的微信。但邓先生怎么也没有想到,就是因为添加对方微信这一举动,开启被骗历程。

“你投资100万,可以获利10万……”在高收益的诱惑下,邓先生开始按照对方的指引操作,下载股票投资软件,买股转账。直至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宝民派出所民警徐泽萍带领警力上门劝阻时,邓先生仍然深信自己没有受骗,坚信只要继续买股,就可以连本带利赚钱。看着邓先生已被深度洗脑,宝民派出所警力只好带邓先生回派出所,为其深入讲解关于股票投资类诈骗的真实案例。民警从邓先生与对方的聊天、下载的陌生股票投资软件、“客服”置之不理直至消失的情形入手,仔细给他分析。

在民警的再三劝说下,邓先生终于醒悟,原来自己险些将卡内存款尽数转出。临别前,心有余悸的邓先生对宝民派出所警力的及时上门劝阻拦截行为表示感谢,也正是因为宝安警方的迅速反应,成功帮助他避免卡内164万余元的财产损失,并表示自己以后会提升防范意识,不再轻信“高收益”的投资陷阱。

关于虚假投资理财诈骗,花样百出,实则换汤不换药,警叔为此归纳总结以下的套路,望市民朋友们仔细研读,多留心眼:

1.广撒网,钓大鱼

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短信或者是各类社交软件添加受害者好友,声称有“高收益”的投资理财项目,吸引受害者的目光及注意力。待受害者上钩后,将受害者拉入“投资”群聊,然后诈骗分子冒充投资导师、理财专家,以“投资暴富案例”“高收益高回报”的噱头,骗取受害者信任,诱骗受害者参与投资。

2.点一点,转一转

诈骗分子通过伪造或仿冒投资平台,向受害者发送虚假投资软件链接,引导受害者下载软件进行投资,并以小额投资返利作为诱饵,不断引导受害者投入资金。待受害者投入资金后,诈骗分子便会以“登录异常”、“服务器维护”、“银行账户冻结”等名义,收取所谓“保证金”“解冻金”等,进一步扩大受害者的资金损失。

此类诈骗造成的金额损失往往不小,受骗人群众多。为保护广大市民朋友的合法权益,警叔提醒:

1.有诈!警惕“保本高息”理财产品

天下没有掉下的“大馅饼”。诈骗分子声称的投资项目,无一例外都是超高收益,且稳赚不赔。各位市民朋友可要当心了,任何承诺“高额回报”“稳赚不赔”的炒股、炒期货、炒黄金等网络投资理财都是诈骗。

2.不听!不轻信来路不明“小道消息”

不轻信通过陌生电话、短信、微信群、QQ群等传播的“投资小道消息”。如对投资理财产品存在疑问,可通过官方金融机构或官方网站、热线等咨询核实,不要道听途说,轻信不知出处的小道消息。

3.不贪!不图“一时便宜”因小失大

对非正规途径的投资行为要保持警惕,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二维码,不轻易授权非官方APP使用协议,不分享身份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信息,避免因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崔霞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燕 通讯员 焦雪珂 王敏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