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接触到“儿童友好型社区”这个概念,是在大约三年前一次社工专业服务技能培训中。当时,对这个概念我理解得不太透彻,脑子里只有一个模糊的定义。大概觉得它就是指全社会需要倡导和创造一种有利于儿童成长、发展的安全健康环境,同时赋予儿童有权利自主参与社会环境里的一些相宜事务。社区,无疑就是营造儿童友好环境的最小单位。
但如何真正将这些理论结合践落到实处呢?我似乎在塘家社区找到了答案。
深圳是公园之城,我们光明有两百多座公园,而且每一座公园都有它的特色,塘家社区的这座公园也不例外。在光明区凤凰街道科农路与同业路交会处,两条林荫道呈90度放射状,围成一处树木葱茏与花草繁茂的社区公园,为不远处塘家社区居民楼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非常舒适的休闲健身之处。这就是我在又一次迷路之后误闯入的“塘家儿童友好型社区体育公园”。入口处,在直径约十米的黑色大理石拼接的圆盘上竖立着一座非常显眼的不锈钢三环状LOGO,综合嵌入了“儿童友好”与体育公园元素,侧面还搭配彩色“KIDS PARK”字样,具有视觉冲击力,格外显得灵动,富有童趣。
塘家儿童友好型社区体育公园。
我对这座街心公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怀着好奇心走了进去。
远远地就听到了儿童欢乐的嬉闹声,还偶尔夹杂了一阵悦耳的器乐打击声,我置身在树木丛中,一时无法辨识它的来源。在我脚下出现了一条长条形浅灰与浅黄石块铺成的小道,从入口延伸到公园内。有趣的是,路面上印制了许多彩色脚印,红色、蓝色、橙色等,为这个绿色丰盈的小世界增添了更多色彩。满怀好奇,心中自然涌上了一种莫名的欢欣。脚步很慢,行走的每一步都拖曳着快乐,此时我远离了一切生活的烦忧,眼前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天真无邪的童真笑脸。这是一个怎样和谐欢快的场景!除了静下心来安享这一切美好,我还能做什么呢?
这条脚印小道将我牵引到了一处上坡路,然后分叉,前方是一处儿童运动区,十数余儿童正在使用不同的运动器材,他们天真无邪的笑脸正是这个世界最美的风景。特别有趣的是,一只大白鸭居然摇摇摆摆地跟着小主人来到这个运动区,小家伙的可爱和淡定立即引起了众多小朋友围观。据小主人介绍,这只大白鸭是一只宠物鸭,养它有两年多了,只要他下楼来公园散步,大白鸭必定屁颠屁颠地跟着,憨憨的身形和走路的姿态尤为可爱。当小主人坐上明黄色秋千的时候,大白鸭就安静地守候在一旁,偶尔还嘎嘎叫两声。
儿童运动区。
在儿童运动区一侧,我注意到了一个白底蓝框的长方形宣传栏,左右上方竖立了一个兔子和熊猫的大半个脸。走近一看,我发现上面有一牌子:塘家儿童友好型社区体育公园三微,分别是微心事、微心愿与微分享。原来,这正是儿童友好型社区的一个重要元素:倡导儿童权利友好、社群友好和共治友好,倾听儿童心声,尊重儿童感受,增进家长与儿童交流沟通,同时搭建儿童共治平台,培养儿童“主人翁”意识,健全儿童心智。这个方面,塘家社区确实做得非常到位,令人佩服不已。
这时候,器乐打击声再次响起来,清脆悦耳,不含一点点杂质。我循声扭头望过去,原来是一高一矮两名男童在敲编钟。在他们的另一侧,有五个彩色的圆柱体,高度不一,我走过去依次击打顶部圆面,它们同样发出了高低不同的清脆音响,与旁边树丛中的鸟鸣声应和,极为和谐生动。
信步而行,在这片充满欢笑的美丽公园中,我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另一处草坪上。这里设置了两个传声筒,橙红与翠绿二色。犹如两个大大的“几”字变了形,各安装了一个长了两只触角的大喇叭,一个人在一端轻声说,嗨,你好呀!另一端的人就能清晰地接收到这份温暖的问候。我也忍不住体验了一次,嘿嘿,这种感觉妙不可言。
公园另一侧靠近科农路的一大片运动场布局十分规范,这里人声鼎沸,一阵阵喝彩声响起来,篮球场上,少年们龙腾虎跃,篮球在他们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入球篮。时候不早了,我看了一会儿便沿着小道折返。最后经过一个儿童游乐场就到了先前的入口处,在这里玩乐的大多数都是较年幼的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陪同看护着。两名幼童骑在木马上,随着音乐欢快地摇起来。周围仍然草木葳蕤,花儿怒放,一派祥和美好。
盛夏,日暮,清风徐徐,我站在一片绿荫里,回首这一座充满美丽温情的公园,眼光仍然被深深牵引,久久不愿离去。
李凤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