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调查的技术之三: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

读特客户端
2024-08-14 09:05
收录于专题:深读寻乌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毛泽东认为,“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在做寻乌调查时,他把开调查会作为主要手段。

毛泽东认为,“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在做寻乌调查时,他把开调查会作为主要手段。但开调查会涉及到一个参加人数的问题,人多点好?还是人少点好?对这个问题,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里总结的七个方面“调查的技术”第三个方面是这样回答的:

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

“看调查人的指挥能力。那种善于指挥的,可以多到十几个人或二十几个人。人多有人多的好处,就是在做统计时(如征询贫农占农民总数的百分之几),在做结论时(如征询土地分配平均好还是差别分好),能得到比较正确的回答。自然人多也有人多的坏处,指挥能力欠缺的人会无法使会场得到安静。究竟人多人少,要依调查人的情况决定。但是至少需要三人,不然会囿于见闻,不符合真实情况。”

毛泽东在寻乌调查过程中,充分展现了他开调查会的能力。根据需要,他召开的调查会人数从3人到50余人不等。为了了解寻乌农民“卖儿子”现象是否真实,他找来刘亮凡、刘大顺、梅治平3人仔细询问。结果问到刘亮凡村子里总共37户人家,有5家卖过儿子;李大顺亲眼看见他村里的5户人家卖儿子;梅治平的叔父3个儿子卖掉1个,他附近村的贫农梅传华7个儿子卖掉5个。三个人中刘亮凡是北半县人,李大顺和梅治平是南半县人,于是“全县的情形也不难推知了”。

历次调查会中,最经常来参加的是古柏、郭友梅、范大明、赵镜清、刘亮凡5人。从他们口中,毛泽东得到了大量材料。寻乌的商业情况,主要来自郭友梅,他当过商会会长,在寻乌经商几十年;有关寻乌税收的详细信息是由刘亮凡提供的,他过去曾参与县里的税收工作;关于铸造品和打铁的广泛讨论,则基于赵镜清的经历,他曾做过铸铁工。

随着调查的深入,刘茂哉、刘星五、钟步嬴、陈倬云等人也不时被邀请参加调查会。最后,为了使自己已经掌握的材料进一步得到广泛证实和总结,毛泽东又召开了有50多人参加、对象包括工农商学兵各界人士的总结调查会。总结调查会的第一天上午,由于许多人是初次参加调查会,表现得比较拘束,主要还是之前参加过的人在谈。中午毛泽东请大家吃饭,饭后又和大家一起促膝谈心,亲切的举动一下就拉近了大家的距离。下午再开会时,初次参加调查会的同志也不再拘束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热烈。

通过娴熟运用专题调查、综合调查、总结调查等方式,毛泽东将调查会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充分反映出他除了善于带兵打仗,还是一位调查研究的高手。

编辑 薛锦瑜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郑蔚珩

(作者:读特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