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调查故事:为什么是寻乌

读特客户端
2024-08-12 12:02
收录于专题:深读寻乌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于江西寻乌所作的一次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资料最翔实的社会调查。

1930年5月,毛泽东著《寻乌调查》。

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于江西寻乌所作的一次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资料最翔实的社会调查。

从1930年5月2日抵达寻乌至6月5日离开,毛泽东在寻乌工作、生活了一个多月。在这期间,毛泽东作了20多天的社会调查,开了10多天的调查会。

那么,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寻乌作城市商业调查呢?

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指出,我是下定决心要了解城市问题的一个人。但是在来到寻乌之前,毛泽东为什么没有开展过调查呢?他本人作了说明,一是过去长时间忙于打仗,没有调查的机会。二是没有合适的调查对象。三是没有具有典型意义的调查地点。当时寻乌正好具备他所要的“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条件,这一夙愿才得以顺利实现。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无暇顾及红四军的行动,红军在赣南形成了比较巩固的根据地,这为毛泽东进行城市调查创造了“天时”条件。

寻乌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说过,“寻乌这个县,介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明了了这个县的情况,三省交界各县的情况大概相差不远”。同时,寻乌的商业地位也很特殊,地处赣南与广东东江地区商品流通的中转地位,这是进行调查的“地利”因素。

《寻乌调查》杨尧油画。

毛泽东作寻乌调查有一位极其重要的协助者,他就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时任中共寻乌县委书记的古柏同志。毛泽东要开调查会,古柏不仅按毛泽东的要求,请来各方面的代表人物,而且自始至终陪同调查,兼作“翻译”和记录整理工作。同时,寻乌的党组织和群众基础特别好,1926年冬便成立了党小组;1928年3月25日爆发了震惊闽粤赣边的“三·二五”农民武装起义,至1930年,寻乌实现全县一片红,普遍建立了红色政权。这是毛泽东作寻乌调查的“人和”因素。

毛泽东通过寻乌调查,对寻乌城的历史和现状,对城市的商业、手工业情况,以及各阶级关系情况等了解得很清楚,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弄懂弄清了许多过去不太明白或了解不够全面的问题,不仅丰富了知识,而且思想上产生了新的飞跃。同时,根据寻乌调查以及多年调查研究的切身体会,毛泽东还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响亮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等著名论断。

(作者:中共寻乌县委党校 曾令忠、胡永忠、赵丽珍)

编辑 薛锦瑜 审读 伊诺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郑蔚珩

(作者:读特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