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回到“红色岁月”!“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开街
深圳晚报记者 鲁自凡 通讯员 吴志琼
01-08 15:15
收录于专题:深读寻乌

深圳晚报

给生活更多创意

新年伊始,赣南小城寻乌迎来了一派新气象。2024年1月1日,由深圳援建的“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正式开街,“深寻文化惠民周”精彩上演。街区内张灯结彩、人潮涌动,洋溢着浓厚的新年氛围,街区全方位展示寻乌红色文化新风貌,多方面呈现深寻文化合作新成果,为广大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红色文旅体验”。在“深寻文化惠民周”的加持下,常住人口不足30万的寻乌,一天之内便有近7万人走进街区观光,创下了当地单日游览人次的新纪录。

▲“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入口。 受访单位供图

近年来,深圳以助推寻乌全面发展为切入点,大力支持革命老区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经过多年发展,寻乌迈上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走出了一条“寻乌不寻常”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路子。

“寻乌调查”情景再现

寻乌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南部,地处江西、广东、福建三省交界处,是革命老区,也是东江源头。“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位于寻乌县城西南侧,在全国红色名村三二五村中。

走进街区,映入眼帘的便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景象。在街区各广场,十二景灯、客家竹编、晒年货等传统民俗展示轮番上演,情景剧《不寻常的寻乌调查》《一根火柴点亮中国》唤起了现场观众对那段红色岁月的追忆与怀念。

游客陈嘉杰是寻乌本地人,早在一个月前他就听说了“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即将开放的消息,新年一到便立马和女友过来体验。陈嘉杰说,如此规模的旅游景点在寻乌很少见,而且街区内的各种布置陈设非常具有历史感,让他们在游玩的同时还能深度体验具有寻乌特色的红色文化。

▲街区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深圳晚报记者 鲁自凡 摄

据寻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永强介绍,“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以还原毛泽东1930年寻乌调查场景为主题,涵盖寻乌调查沉浸式体验、寻乌调查商业场景再现、红色文化非遗展示、红色剧本游、灯光秀等多种业态,形成了一个以寻乌调查景区为核心,集红色体验、培训研学、商业消费、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文旅街区。

街区内频现深圳元素

作为深圳援建的项目,“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有不少深圳元素。

街区入口旁的第一个游览点便是“深寻非遗展示中心”。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素莹是该中心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她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已有二十余年。在建设“深寻非遗展示中心”的过程中,魏素莹发现寻乌有着非常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她从中筛选了竹编、木刻、皮雕、茶油、酒五种非遗,凭借多年的非遗传承保护经验,结合深圳特色为寻乌打造了一批非遗新产品,让非遗“老手艺”变成当地致富的“新产业”。

▲“寻乌非遗展示中心”内展示了众多结合深圳特色打造的非遗产品。 深圳晚报记者 鲁自凡 摄

在街区内的万人广场上,精彩纷呈的“深寻文化惠民周”节目表演已然成了街区开放初期旅游观光的重头戏,演出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游客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美好的瞬间。

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由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支援寻乌县文化馆排练提升的传统舞蹈类非遗表演等,还可以聆听到由深圳市著名词作家唐跃生作词,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馆长夏士康作曲的歌曲《寻乌寻源》。

▲街区内有许多红色文化与时尚元素相结合的打卡点。 深圳晚报记者 鲁自凡 摄

在众多观光人群中,有一批来自深圳的特殊游客,他们是由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组织前往街区考察调研的深圳企业家。其中一位来自腾讯集团的企业家告诉深晚记者,腾讯集团已先后在寻乌投入数千万元用于建设“共饮东江源”“点亮寻乌回家路”“云认养百香果”等乡村振兴项目。此次考察让他发现了更多不一样的寻乌特色,他表示,以后在深寻共建的过程中,腾讯集团将继续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公益项目建设,帮助寻乌充分发挥地方优势。

文旅街区建设体现“深圳速度”

深晚记者了解到,“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由深圳市拨付2000万元资金,并协调促成广东客天下农旅投资运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7630万元建设。深圳从提供资金到设计建造,再到招商引资、业态规划全程参与,形成以“深圳理念”为核心,探索由政府引导方向、完善服务,企业投资建设、经营管理,村民资源输出、参与经营的政企村共建的乡村振兴寻乌路径。

“街区建设于2023年6月正式启动,从设计方案到建设落成,深圳深度参与,仅用半年时间,便完成了一期规划建设,让‘深圳速度’在寻乌得到了体现。”廖永强说。

街区主体建设完成后,在商家入驻、业态布局过程中,深圳还推动腾讯集团、深水规院、非遗生活等深圳企业赴寻乌参与帮扶项目建设,将街区打造为集聚深圳技术、深圳服务、深圳标准的示范项目。

据悉,街区正式开放后,预计每年为寻乌带动GDP1.2亿元,增加税收1200万元,帮助就业1200余人。

同饮东江水 共建新寻乌

2018年5月,在中宣部的推动下,深圳市和寻乌县建立支援合作关系,开启“特区+老区”支援合作新路径。

自2019年1月6日,深圳市正式出台《深圳市与寻乌县支援合作工作方案》拉开深寻支援合作的序幕以来,深圳与寻乌两地政府和民间组织互访频繁、交往密切。

2023年,深圳各部门、企业赴寻乌开展红色教育、饮水思源感恩实践等调研考察92批2300余人,各界人士寻乌旅游7万余人,寻乌县旅游接待人数、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7.8%、17.5%。

事实上,由深圳市出资援建的项目工程在寻乌随处可见,深圳市出资1500万元建设的寻乌县党群服务中心,龙岗区出资300万元建设的吉潭镇滋溪大桥,南山区援助500万元建设的留车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圳企业援助5000万元建设的寻乌幸福小镇(一期)……

“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的建成开放也成了两地文化双向赋能的新起点,为深化深寻两地在文化交流合作上搭建了新平台,对进一步拓宽两地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促进两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鲁自凡 通讯员 吴志琼)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