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盛夏时节,惠州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处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早造稻米迎来丰收,农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放眼望去,一条条平坦的公路,一块块整齐的农田,一座座美丽的村庄,构筑成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路,是出行的希望,更是发展的助力。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串起千家万户,连接起广阔乡村的新生活。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农村公路要“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重要批示。十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全力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1665公里,所有乡镇全部实现通双车道三级以上公路,铺就了人民群众通向美好生活的幸福坦途。
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有出路。惠州地域辽阔,既有经济发达的中心区,也有发展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建好农村公路,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
过去十年来,惠州把建设“四好农村路”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手棋,加强统筹谋划,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扎实推动全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截至去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1665公里,所有乡镇全部实现通双车道三级以上公路,1043个行政村10203个村民小组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路面硬化路,行政村通客运率100%、通标准双车道公路率84%。基本形成了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通达为补充的农村公路路网体系,农村地区交通公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7年,惠阳区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惠城区先后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惠州成为全省首个县级行政区域全域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以上示范县的地级市。
农村公路贯通城乡、连接市场、撬动活力。近年来,惠州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强化资金保障、评选示范引领、构建物流体系等四大抓手,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健全完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2014年以来,惠州先后出台《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惠州市农村公路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和《惠州市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在市级层面统筹主导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各项工作。2022年初,印发《惠州市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由市领导挂帅,全面建立市级领导小组和县级“总路长+县、镇、村三级路长”的组织体系,实现县镇村三级路长全覆盖。健全考核制度,将农村公路工作纳入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确保工作落实。
加大建设资金保障力度。在省加大对“四好农村路”建设资金政策扶持的基础上,惠州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市级累计投入29.36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不断优化农村公路路网体系。同时,将县、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行政和人员基本支出纳入财政预算,稳定农村公路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
强化“最美农村路”示范引领作用。2022年起,惠州启动“最美农村路”评选活动,每年评选10条“最美农村路”。2022年以来,全市共评选出博罗县罗浮1号公路、仲恺高新区幸福路等20条“最美农村路”,起到了立标杆、树模范的品牌示范效应。过去两年,惠州“最美农村路”沿线的20个村,村集体收入年平均增幅达到17.7%,15个村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示范带动效应明显。
构建客货邮融合发展物流体系。惠州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统筹群众出行、物流配送、邮政寄递,形成客货邮融合发展新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农民收入与农村消费双提升。惠城、惠东、博罗、龙门建成县级客货邮站点2个、乡镇级客货邮站点30个、村级客货邮站点426个,开通客货邮线路20条,激发强县促镇带村新动能。
正是在顶层设计到基层保障的双重推动下,惠州“四好农村路”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公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为历史,“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化作现实,农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通畅无阻的农村公路让更多“世外桃源”走出“深闺”,随着乡村游的火热,一个个村落成为热门旅游地。
漆黑崭新的柏油路面,房前屋后的鲜花盆栽,沿着幸福路走进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一间间颇有格调的民宿错落有致,唤起人们对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
幸福村是我国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先生的故乡,依山傍水,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过去,幸福村是一个典型的农耕生产村。这些年,幸福村立足村情实际,从村容村貌等方面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实现了主干道2.5公里村道黑化,各村组道路、巷道2公里硬底化建设。
在幸福路旁边,幸福村引进了“千亩”松瑞农业公园和承翰奥莉农场,高质量建设集农业生产、田园观光、休闲采摘、农业科普等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田园农业综合体。
如今,幸福村已开发生产基地面积800亩,年种植水稻、蔬果等农产品约770亩,年产值可达470万元。每年接待游客约3.5万人次,年旅游服务收入约350万元。未来,幸福村谋划打造“产学研游”示范基地,建设美丽休闲与乡村旅游示范村,更好地带动村民就业,持续为村集体收入引来源头活水。
“路在山腰绕,车在林中穿。”从空中俯瞰,广袤乡村风光美不胜收,掩映其中的乡村公路串起了一幅幅美丽画卷。一些公路还凭借“高颜值”,成为发展文体产业的独特资源。
在罗浮山下大洞水库旁,罗浮1号公路蜿蜒迤逦,沿途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罗浮1号公路是“环罗浮山”乡村振兴示范带最重要的交通通道和旅游路线之一,途经长宁镇石下屯村、松树岗村、罗村村,整体采用沥青路面,总长约9公里。
作为惠州“最美农村公路”,罗浮1号公路将沿途的玄碧湖水库绿道、设施蓝莓园、博罗县委第三任机关旧址、青云书室、客家婆景区、浮生六季生态园等景点串珠成链,带动沿途乡村风貌换新颜,农旅项目得到新发展。长宁镇松树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见聪期待地说:“交通道路再升级,将给乡村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
因路而行、因路而兴、因路而富。越铺越密、越建越好的“四好农村路”必将成为惠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高铁通车里程全省第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全省第三、空港海港“双港齐飞”……
惠州机场跑道上,一架架飞机升降起落,一批批旅客从这里飞往全国各地;惠州港内,一艘艘货轮靠岸装卸,一批批货物从这里运往各大港口;高铁站场里,一列列班车来来往往,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密集交互……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近年来,惠州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铁通车总里程258公里、排名全省第一,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930公里、稳居全省前三,惠州机场和惠州港“双港齐飞”,全面奏响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华美新乐章。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深入实施融深融湾行动,充分发挥惠州独特区位优势,积极推进深圳都市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主动承接大湾区核心城市高端产业、高端资源的辐射外溢,加快构建大湾区枢纽门户。
2023年,惠州被列为首批广东省交通强省建设试点城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毗邻广州、深圳、香港三个国际化大城市,交通网络十分便捷,与广州、深圳、东莞、河源、韶关、汕尾等周边六市均有两条以上高速连接。当前,惠州正推进“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加快推动惠霞高速、惠肇高速、环岛高速、惠河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推动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深汕铁路惠州段、惠阳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惠州积极落实交通物流枢纽(基地)规划,加快与深圳融合发展,把惠州机场打造成深圳第二机场,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低空经济。自2015年通航以来,惠州机场一路按下“快进键”,去年旅客吞吐量超261万人次,航线网络覆盖全国80%省会城市,是广东省重要航空枢纽。目前,惠州正加快推进机场二期扩建,推进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今年5月26日,粤港澳大湾区“大号地铁”开通运营。随着“四线”贯通五城连线,惠州7个站点日均旅客吞吐量达19870人次,同比增长140%。截至6月底,全市铁路旅客吞吐量达188.25万人次,同比增长27.8%。
国省道穿城而过,既影响道路美观,又妨碍交通畅行,由此衍生“马路经济”等问题。据统计,惠州境内有20条国省道,其中71段穿越圩镇,道路两侧大多存在占道摆摊等情况。
如何破除“马路经济”,改造“马路圩镇”?惠州的做法是把国省道从圩镇中“甩出去”,改善现有国省道沿线品质,为居民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在有条件的典型镇、中心镇建设“第二街区”,发展“后街经济”,让公路沿线生态、产业、文旅互为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3月,市交通运输局组织相关单位前往浙江、江苏等地,围绕破除“马路经济”、建设一流交通开展学习考察。调研组发现,浙江、江苏等地始终把公路作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率先发展的领域,通过国省道升级改造串联产业园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带动产业发展,同时坚决破除“马路经济”,推动新型城镇化,最终实现建设美丽家园的目标。
经过十几年接续推进,江苏较为彻底解决了“马路经济”问题,对“马路经济”集中区域,不断通过国省道规划优化提升,把穿城而过的马路坚决“甩出去”。同时,以快速化的国省道公路网串联起产业园区,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要素资源在城镇行政中心、经济产业中心和交通枢纽之间高效流动。
据悉,惠州计划改线21条道路,改线路段总里程约480公里,解决33个镇街的国省道穿城问题。按照2024年惠州市“百千万工程”集成式重点改革任务,今年计划在有条件的镇推进7条路段先行改造。其中,博罗县2段、龙门县2段、惠东县2段、惠阳区1段。加快推进国省道改线提质,破除“马路经济”。
今年4月,省委作出重要决策部署,决定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州、惠州4县区(从化、增城、博罗、龙门)的重大发展机遇。
按照环“两山”示范区总体规划的目标要求,惠州围绕环“两山”特色资源要素,充分发挥公路对打造环“两山”示范区的支撑作用,计划结合现状公路,高标准规划建设环“两山”最美旅游公路。
此前,国家已出台文件支持旅游公路建设。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的《推进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形成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公路品牌。
环“两山”最美旅游公路是交旅融合的“四好农村路”,主要由高标准县道组成,是惠州全力打造的“四好农村路”3.0版。该项目涉及10条道路,涵盖8条县道、1条省道、1条国道,途经博罗县长宁、横河和龙门麻榨、永汉、龙潭、龙华等镇,串联主要风景区、度假区和美丽乡村,辐射沿线乡镇和经济节点,以建设比肩国际、世界一流的最美旅游公路为目标,力争打造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据介绍,环“两山”最美旅游公路重点打造11个旅游公路项目,总里程约218公里,建设内容包括公路主线、驿站/服务中心以及公路周边区域品质提升,计划2025年建成。
惠州日报记者 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