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说|松弛感与体育之美

晶报记者 林菲
2024-08-06 08:57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我们不再唯金牌论,也毫不吝啬对冠军的崇拜与赞美

巴黎奥运赛程过半,有一个词频频被提起——松弛感。松弛感不是摆烂或躺平,而是一种在有坚强实力和高度自信基础上展现出的从容与淡定。本届奥运会,我们不仅看到了许多年轻运动员有这样的松弛感,越来越多的观众也在这样的松弛感中尽享体育之美。

巴黎奥运过半,中国运动员奋力拼搏,成绩有惊喜,也有遗憾。社交平台上,我们会发现网友们一边为中国队呐喊加油,一边也对运动员表现出强烈的共情。

7月29日,体操男团决赛,苏炜德出现了两次重大失误,痛失金牌。赛后,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些针对苏炜德的指责,而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同时,也有大量网友对其他队员表达了心疼和支持。7月31日,张博恒在体操男子个人全能决赛中同样因为失误遗憾摘银。作为队长,张博恒在男团比赛中打满全部六个项目,堪称“劳模”。那股拼劲让观众自我代入了生活和工作中,观众对其深表理解并鼓励,展现了更多包容与从容。

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奖牌得主中的“00 后”众多,观众爱看他们在赛场上气场全开的实力碾压,也爱看赛后和生活中属于年轻人真情流露的“反差萌”。比如男子百米自由泳冠军潘展乐在赛后访谈中的耿直回答,被网友戏称“19岁正是爱‘告状’的年纪”。在与队友获得男子4×100米混合泳冠军后,潘展乐一边劝徐嘉余低调,一边又霸气回应“冠军是我们的,不满意的不应该是我们,应该是别人”。那股自信感染了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他们也给观众提供了一种观赏奥运的新角度——享受体育的快乐。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向来充满魅力,它不仅是竞技体育的巅峰展示,更是和平、友谊和进步的象征。在世界舞台上,运动员敢于拼搏,也敢于表达自己,观众席上,我们不再唯金牌论,也毫不吝啬对冠军的崇拜与赞美。这种松弛感,源自于运动员及观众自身的自信和底气,也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最佳演绎和认同。

(作者:晶报记者 林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