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也有“暑期档”,这些诈骗套路要当心!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燕 通讯员 焦雪珂 王敏华
2024-08-05 17:1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我看看你的卡,你花多少钱买的呢?”“你抽中的是这张啊!”最近,一张小小的卡牌成为不少未成年人的“社交密码”。藏卡、集卡,成了孩子们热衷的活动,而骗子也瞄准这一现象,“量身定制”了不少骗局。

不久前,热衷于集卡的小钟同学使用手机在某手平台刷视频时,留言称自己要出售小卡。随后,一名自称要买卡的网友联系小钟,表示对出售的卡牌很感兴趣,建议小钟把卡牌挂到二手平台方便两人交易。

可小钟将卡牌挂到二手交易平台后,却迟迟没有人下单。询问后,对方却说自己早已下单成功,“我是老用户了,你是新卖家,需在交易平台缴纳保证金才能看到订单,之前也遇到过类似情况。”该网友还表示,可为小钟介绍个熟悉的“客服”,帮忙解决问题。小钟信以为真,便添加了对方推荐的“客服”,按照“客服”指示进行充值。不曾想,小钟充值数千元后,客服却称还未达额度,需要再次缴纳保证金。这下,小钟同学终于反应过来自己是被骗了。

宝安警方提醒,沉迷于卡牌活动的大多是未成年人,家长们要经常提醒孩子们,不轻信网友,一旦涉及金钱交易时,一定要告知家长。更为重要的是,家长们要保管好手机支付密码,做好支付安全设置,防止孩子在被欺骗的情况下,使用家长手机转出大量金钱。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拨打110报警求助。

暑期来临,未成年人也成为骗子眼里的“肥肉”,一些“暑期档”诈骗专挑学生下手,请务必当心:

1.免费皮肤暗藏陷阱,转账缴费要警惕

暑期空闲之际,数小时不停更,在线和好友连麦开黑,当你在游戏的海洋里遨游时,突然发现有宣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的小广告。当你情不自禁地点进广告,骗子早已在里头等待多时。他们先以“免费赠送游戏装备”为饵,再以缴纳“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才能获得免费游戏装备的借口,骗你一步步走入圈套,等你醒悟之时,已口袋空空……

2.加群可领“大红包”?哪儿有这种好事

不少学生在完成暑期课业后,多了使用手机的时间,诈骗分子瞄准这一时机,通过短视频网站、QQ等聊天软件渠道发布“加QQ群可以领红包”的虚假信息,诱骗学生们入群。群内,骗子声称需要进行公益捐款才能领红包,接着骗子会以“不当操作导致账户冻结,需缴纳一笔解冻费、认证费”等理由诱骗学生拿父母的手机,输入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3.门票含泪大“甩卖”?前脚转账后脚消失

“含泪转让门票,近距离接触偶像……”演唱会开始前,各大社交平台上,总会凭空出现一大堆出售门票的“伤心人”。出票理由看似很“诚恳”,但其实可能是违法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诈骗分子往往会在一些二手交易网站寻找买家,其中不少是未成年人,当诱骗他们转账门票钱后便将其拉黑,直接消失。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燕 通讯员 焦雪珂 王敏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