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狮子洋通道完成主桥(狮子洋大桥)东塔、西塔的塔座和两座主塔的塔柱T1预埋节段完成浇筑,进入塔柱施工新阶段,这也标志着这座世界最大跨径双层悬索桥主塔开始往上“长个儿”,顺利进入塔柱施工新阶段。
狮子洋大桥是狮子洋通道项目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在珠江两岸设置了东、西两座索塔,索塔采用六横梁门式塔设计,塔高达到342米,相当于110层楼高,为世界同类型桥梁最高塔高。
除了索塔本身的“超体量”,塔座施工在珠江口还面临着抗风、防水、防腐蚀、地质条件恶劣等挑战,其建设难度之大、技术要求之高,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罕见。
“为满足索塔节段的垂直吊装需求,我们特别研发了一种可伸缩无级调跨吊具。该吊具横向能适应5584毫米-9984毫米,纵向能适应6254毫米-10054毫米,可实现在吊点间距范围内连续、无级调节吊具的重心、长度等参数,满足现场所有钢壳节段垂直吊装要求,确保了施工的安全与高效。”保利长大狮子洋通道T9合同段项目经理罗人昆介绍道。
在新装备的助力下,狮子洋大桥东索塔右幅塔座及T1节段实现成功浇筑,混凝土方量达到了1770立方米。
针对塔座混凝土标号高、水化热较大等特点,项目建设团队采取了多项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出机及入模温度,保证浇筑质量。特别是在塔座外侧模板采用隔热软垫等措施,有效隔绝大气气温,避免了混凝土温度通过钢模板与大气气温迅速交换,减少了温度裂缝的产生。
在塔座与T1节段浇筑施工过程中,湾区交投公司精心谋划、统筹推进,承建单位与钢壳制作单位紧密配合,克服了施工工序繁杂、交替施工等困难,创新实施网格化管理,确保了施工质量和进度。
狮子洋大桥东、西索塔钢壳分别由中铁宝桥、中铁山桥负责生产制造。狮子洋通道项目以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为目标,大力开展微创新和技术攻关:针对主塔钢壳节段结构尺寸大、内壁板薄等困难,钢壳制造采用激光划线、激光切割技术,在提高零件制作精度的同时减小结构变形;优化钢壳组拼工艺,针对钢壁板附着钢筋引进钢筋智能加工生产线,确保钢筋加工精度和质量;通过智能化轨道式焊接小车进行填充盖面,焊接过程可控,焊缝成型外观质量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目前,狮子洋通道项目主桥建设正进行主塔塔柱施工,主塔钢壳制造已进入批量化制造阶段,引线工程正在进行大规模下部结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