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钱”过周末,准确地说,应该叫做不花额外的钱过周末。在“深圳人搞钱”的背景下,年轻人也发现了一种高性价比的周末生活方式,补充生活养分时,去博物馆、去逛公园;贴近生活本身时,逛菜市场、去花鸟市场;或是找寻城市中的自然,去观鸟、去看日出等等。衣食住行中,当下年轻人在城市空间也能找到一种“不花钱获得快乐”的方式。
肖肖了解到“不花钱过周末”这个概念是来自一个播客,里面提到一个名为“The Gratis走地鸡”的兴趣小组在两年前发起的公共项目:“在大城市不花钱过周末的100种方法”, 共同探索“不花钱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群天南地北年轻人聚合在一起的组织,他们希望看到在面对消费主义包围城市时,年轻人如何应对,又如何在城市空间中找寻一种别样的快乐。
后来,他们出了一本叫做《不花钱独处》的杂志,“这本杂志被期待成为公共空间、消费空间、商用空间里的一颗小石子,呆在那里等着在被翻开的时候投掷出涟漪。”杂志的卷首语写道。这本杂志有关消费和城市的公共议题,是一本不售卖也不会被个人占有的杂志,目前已覆盖了全国超过100家空间,在深圳也有出现,比如大学的社会实践中心、咖啡馆、冰淇淋店、共享办公空间等等。
而“不花钱”的概念并不是抠门与薅羊毛,而是自主地探索在地生活。在小组成员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们表示,薅羊毛是一种成本转移, 并不能假装成本不存在,但不花钱的方式是需要靠自己双脚走进城市去发现的。
周末不窝在家里
暂时忘记打工人身份
肖肖对于周末的定义是不能被“班味”影响,毕业的第一年,周末时间基本就是躺在家里,“躺在沙发上、床上,不断地刷剧、玩手机,躺累了再翻个面继续躺。”后来偶然的机会,她陪朋友参加了一个自然教育中心的科普活动,“脑子里突然一响,周末不能就这样窝在家里浪费过去。”但她形容自己不是一个有具体爱好的人,所以比起在闲暇时间为爱好花钱的人,她更倾向于找到一种更有性价比的周末生活,她说自己的爱好可能就是观察人类、草木植物,让自己暂时忘记打工人的身份。
她向记者介绍了她发现的几种“不花钱过周末”妙招。最近,因为天气热,她最常去的是离家走路10分钟的党群服务中心。她说走过去的路上会经过两个小公园,有一个为宠物公园,她看到有狗狗在玩耍,就会停下来撸撸狗。“对于我来说,出门不是一个很具象的活动,不一定说非要去干什么,我就是想周末的时间在除了家以外的地方待会儿,所以在别人看来可能是散步,但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有准备的玩耍。”
在之前办港澳签注时,她发现党群服务中心里有空调,也有舒适的沙发椅,“甚至还有饮水机,我自己带着水杯出门就行。”肖肖表示,她经常散步到这里来坐着看会书,看会服务中心里的宣传册,或者就只是发呆,看进出的人。她在这里碰到过几位邻居,有的是办理政务服务,有的来短暂休息停留,肖肖说有时可以在党群服务中心发现最近的社区活动,就又可以找到一种“不花钱过周末”的方式。
目前,全市322家党群服务中心“全天不打烊”。近年来,深圳建设织密“1+11+N”党群服务中心体系,1800多个站点遍布全市社区、园区、小区、楼宇,有序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全天不打烊”,一站式提供“党务+政务+服务”。目前,全市不仅形成了群众家门口15分钟党群服务圈,还有322家党群服务中心向市民开展24小时服务。目前不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了24小时自助服务功能区,可满足市民群众休息停留、政务自助办事、饮水、手机充电、无线网络、洗手间使用等基本服务需求,一些有条件的党群服务中心还在夜间、早间时段开放或设立阅读、自习、研讨、观影、健身等自助服务空间设施。
去博物馆、书城打卡
公益资源触手可及
对于深圳这座“学习之城”来说,周末想充充电、学点新知识,也有很多触手可及的公益资源。
小张探索的方式则是去博物馆打卡,深圳博物馆、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南山博物馆等等都会有免费的展可以观看,“有些博物馆可以盖章,我觉得也会给我带来快乐,之后回忆也会有迹可循。”他介绍,除了这些较大的博物馆之外,也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刷到一些小型展览的信息,通常都会位于交通便利的公共空间。
比如,目前深圳博物馆同心路馆(古代艺术)展出包括专题展“藩屏天下——湖北明代宗藩文物特展”(4月26日-7月28日),常设展览“问陶之旅——深圳博物馆陶瓷展”“吉金春秋——深圳博物馆铜器展”“契斋藏印——深圳博物馆藏商承祚捐赠印章展”。此外还将新开“坐卧安寝——深圳博物馆藏床榻精品展”(8月23日-11月24日)和“艺’述’深圳”两个专题临展(8月26日-11月26日)。
深圳博物馆金田路馆(历史民俗)共有7个展览,包括常设展览“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改革开放史”“深圳民俗文化”“世界野生动物标本展”,临时展览有“熊猫时代——大熊猫的前世今生”(5月18日-10月31日)、“千乘之国——战国时代的中山国”(7月2日-10月13日)。
小余则热衷于读书,每每刷到新书资讯,都会种草好几本书。但每次都买全新的图书,成本不仅高,而且书的内容也不一定符合预期,还占了家里本就不大的地方。因此,小余常常会到深圳书城中心城“打书钉”,翻阅各类新书的样书,感受书的质感,有时候捧起了一本好书,就能读上一天。“书城里的氛围也很好,很多人都是捧着一本书安安静静在看,看到这样的场景,自己也能静下心来看书。”而这样的超大型书城,在深圳有六家,遍布在罗湖、福田、南山、宝安、龙岗和龙华等区。
而除了能看书外,书城的大台阶还经常举办各类公益讲座,读者可以“不约而至”。迟子建、葛剑雄、马伯庸……谈到最近偶然“蹭”上的名家讲座,小余如数家珍,“在现场听一场名家讲座,有时候真的如沐春风,感觉这个周末过得很有意义和收获,洗涤了一周的疲惫。”
深圳还有“千馆之城”的美誉,而这里的“馆”,指的是图书馆。深圳绝大部分街道和社区都设置了图书馆(室)、书房,向全民免费开放,不少街角也有自助图书馆身影,家门口的图书馆已是市民生活常态,成为了离市民最近的文化空间。有网友说,在深圳可以安静待一天的精神庇护所,那就是图书馆和公共书房。“比如新开的南山书屋·荔香轩,还有单独的小间,里面有台灯、插头、免费Wi-Fi,而窗外就是一大片树林,看书看累了可以抬头看看满眼的绿色,在这样的环境里呆上一天,很是治愈。”小余表示。
而想要不花钱看最新出版的图书,小余还找到了一个很宝藏的办法——通过图书馆下单。比如南山图书馆推出的“南图E借”,读者可以在南山书城或者线上免费自主选取图书,包括各类新书,每本图书借阅期为31天,书籍到期前归还图书馆即可。通过这种办法,小余不仅省下了很多买书的钱,也极大地充实自己的周末生活,“书非借不看,有还书期,的确督促自己看了不少的书。”
去公园感受野趣
随便找一个都能玩一天
网友们还流行一个说法,在深圳逛公园,每天逛一个,全部逛完要三年半时间。2023年,深圳已建成各类公园1290个。如果没有仔细规划周末的生活,去公园感受大自然的野趣就是最方便的休闲。“深圳的公园好多,随便找一个都能玩一天,像莲花山公园、人才公园、深圳湾公园、海上世界女娲滨海公园、仙湖植物园等等。”而且深圳很多大型公园都在市中心,坐地铁、开车都很方便。“公园绿化都做得很好,大多数都有草坪,可以带着野餐垫去野餐,有些公园甚至可以搭帐篷、放风筝,很有幸福感,拍照也很‘出片’。”
近日,在莲花山公园里的探碳花园中,也有展览可以观看,由“爱鸟达人”黄韵菲作为主创艺术家联合全国艺术家共绘飞羽之美,开设一场名为“千园飞羽 深圳鸟类”的自然艺术展览,市民们可以在展览中了解深圳公园的常见鸟类,也可以学习到在城市中人类怎样与鸟类共处。黄韵菲介绍此次展览的初衷,“旨在让市民深入探索公园里的鸟类世界,一起认识、了解、守护深圳鸟邻居,以艺术触动心灵,彰显生态之美。”
而在今年暑假期间,深圳公园夏季嘉年华还推出了各色活动。比如8月10日至11日,在莲花山公园风筝广场会举办深圳公园“艺体嘉年华”,现场不仅有艺术展览、体育活动和音乐表演,还有美食市集;7月19日至8月25日,每周五、六、日晚上在莲花山公园、笔架山体育公园、园博园、荔枝公园、深圳湾公园、人民公园,都会播放露天电影,与市民在星空下一起度过美妙的仲夏夜。
薅羊毛式过周末
窥见自己平时没看见的生活
当然也有薅羊毛式的过周末方式,比如在APP“i深圳”中的文体场馆一键预约中,能领取到惠民优惠券,也能看到有些体育场馆在每月的公益日期。还有网友介绍家附近面包店的试吃活动、超市在傍晚时的食品打折等等。
有人选择在公园散步,就有人选择在公园里欣赏长辈们跳广场舞、唱歌,这也可以理解成听到了一场免费的演唱会;有人去菜市场买菜,也有去菜市场里学会辨认蔬果,这是一种深入的学习方式。在城市中,花钱与不花钱是一种形式,而通过不花钱过周末,是希望人们不把出行局限在去看个电影、去吃顿饭,而是可以更加走进城市的每一寸角落里,窥见自己平时没看见的生活。
编辑 刘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