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加快打造以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为特色的“未来之城”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刘冰汧 成滢 王灵利/文 刘嘉欣 刘伟/图
2024-07-30 19:4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广州南沙印发《广州南沙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和《广州南沙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和低空经济产业惠企政策包》,以抢抓无人技术发展新机遇,加快构建南沙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南沙意见》),赋予南沙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准入标准实施和应用的使命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南沙意见》和省、市低空经济有关工作部署,广州南沙正加快打造以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为特色的“未来之城”。

《行动计划》涉及企业落地、产业配套、企业认定、科技创新、适航审定、人才集聚以及载人、载物、文旅场景等多项举措,包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最高奖励5000万元、重大科技项目立项最高奖励1000万元、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高奖励300万元、载人无人驾驶应用场景单条航线年度最高补助100万元,以及对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港澳税负的部分予以免征等政策。

《行动计划》提出,重点推动低空飞行器试飞场地、起降点、机库和无人船停靠泊位等基础设施和管控平台、算力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包含体系设计、低空航路图、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规划设计等内容的总体技术方案,全面支撑全空间无人体系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以低空经济为切入点和重点,打造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等海陆空无人驾驶装备及其配套基础设施一体运行和监管的新型综合应用体系,通过规划车、船、飞行器之间的接驳路线,搭建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和低空经济运营一体化管控调度平台,建设车路协同、空地协同等一体化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等方式,将低空经济发展融入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

《行动计划》还提出,依托明珠湾灵山岛尖建设,以商业化运行为核心,全面开放道路、空域、水域、地下空间,引入各类智能无人技术和无人装备,围绕协同平台、数字底座、空中交通、物流配送等方向,设计一批典型应用示范场景,打造全国首个商业化运行的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超级场景。

同时,围绕工业生产、公共服务和农林植保等场景,挖掘一批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车及无人设备协同应用场景机会,吸引无人技术、产品在南沙率先验证、示范和迭代。

《行动计划》明确南沙近中远期发展方向,即近期重点引入和培育核心零部件和上游原材料企业,推动以无人机和无人车为核心的城市交通、物流配送、观光旅游等运营服务;中远期引入成熟的飞行器制造板块,拓展以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核心的城市交通、城际通航服务和后服务市场。

南沙也将依托自身在优势领域发展基础和大院大所集聚优势,着力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区内锂电池、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企业向低空经济方向拓展,强化区内技术、产品“内循环”,进一步支持存量企业做大做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南沙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一直敢为人先,在全国率先开展自动驾驶示范运营,小马智行也在南沙成长为国内估值最高的自动驾驶公司。

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和低空经济方面,南沙也积厚成势,已集聚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低空经济研究院、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大所,推动华科尔、鼎飞航空、芯聚能、芯粤能、巨湾技研、雷迅创新等一批无人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快速成长。

并且,南沙搭建“陆—海—天—地下”协同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及无人机综合服务两大平台,落地无人机巢超百个,率先在全国建成覆盖行政区全域的无人机综合服务机巢,吸引小鹏汇天、亿航等eVTOL企业在南沙成功试飞,已逐渐成为航空器试飞首选地。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刘冰汧 成滢 王灵利/文 刘嘉欣 刘伟/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