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份域外法查明制度观察报告在深圳发布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文/图
2024-07-19 21:2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7月19日,《2014-2023:域外法查明制度发展十年观察》(以下简称《域外法查明观察报告》)在深圳前海正式发布。此份报告由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深圳市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以下简称蓝海中心)和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联合发布,系国内首份有关域外法查明制度的全景观察报告。

呈现域外法查明制度发展全景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为《域外法查明观察报告》撰写了序言。他表示,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域外法查明是涉外法律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十年间,随着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全面推进,域外法查明制度取得了长足发展。《域外法查明观察报告》系统总结我国域外法查明制度建设路径,呈现了域外法查明制度发展全景。

张文显特别指出,深圳前海率先通过特区立法对域外法查明制度作出规定,并设立了全国首个专门提供法律查明服务的法人机构——蓝海中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的作用。

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理事长张所菲谈到,《域外法查明观察报告》全面回顾了我国在过去十年间域外法查明制度的发展历程,通过典型案例清晰地呈现了涉外法治建设专业化、国际化、精细化的发展路径,展示了这一制度在推动我国涉外法治建设、提升司法质效、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

对未来域外法查明制度发展建言

《域外法查明观察报告》主笔人、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淑钿对报告进行了介绍。该报告指出,在十年间,从中央战略到地方政策,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署到地方法院创新探索;从涉外民商事争议解决的管辖权、法律适用到判决承认和执行阶段;从涉外民商事诉讼领域到调解、公证、合规等非诉领域;从当事人查明到域外法查明法律服务机构蓬勃发展;从域外法查明责任、查明路径到查明审查程序,我国域外法查明制度不断健全,域外法查明实务质效持续提升,彰显我国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的高质量发展。

《域外法查明观察报告》还选取了十大典型案例,展示了域外法查明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对报告作了点评发言,并对未来域外法查明制度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一是确定域外法查明应依据当事人主义还是法官职权主义,从价值导向来看,国际商事争议应宜采用当事人主义,对婚姻家庭、收养等案件宜采用法官职权主义;二是除了进一步推动域外法查明发展之外,还要关注国际条约的适用问题,对国际条约适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系统梳理。

广东省司法厅、深圳市区司法局、市区两级法院等相关单位领导,以及仲裁机构、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出海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