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经过几日休整,刚结束温网比赛的王欣瑜再次拿起球拍,走进位于巴黎的中国队训练基地,开始恢复训练。首次出征奥运会,这位年仅23岁的网球“金花”,将目光瞄准了领奖台。
对于正紧张备战的女儿,王欣瑜的父亲王鹏在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能代表中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她提前做了很多准备,不管是训练,还是手的治疗,都是为了能在奥运会中尽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未来的路还很长”
在不久前2024赛季网球大满贯温布尔登公开赛上,王欣瑜接连击败了包括赛会5号种子佩古拉在内的多位好手,一路挺进16强,创造了个人草地大满贯的最佳战绩,世界排名也升到了第36位。
荣誉的背后仍是无数次咬牙的坚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欣瑜提到,本次温网比赛“场场都不容易”。尤其是在第二场遇上排名世界前五的佩古拉,对于本赛季前只赢过一场温网女单正赛的她来说尤为不易。而爆冷战胜佩古拉后,她又接连遇上英国选手达特、乌克兰好手斯维托丽娜,后者则取得过大满贯四强和总决赛冠军的成绩。最终,王欣瑜连丢两盘不敌斯维托丽娜,止步温网女单16强。
“她觉得自己还不错,能够在草地上达到这样的成绩。最后一场其实她认为是自己在被对方压制住了以后没有做好,所以相对比分会悬殊一点,但另一方面,她也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王鹏表示,现在自己与王欣瑜已经很少聊关于比赛的细节问题。“她自己很能分析问题。”
王欣瑜/受访者供图
由于肘部有伤,再加上今年高强度赛事密集,王欣瑜鲜少有完整的时间好好休整。巴黎奥运会渐近,王欣瑜也在温网结束后迅速调整状态。“对于运动员来说,伤病也是职业生涯需要去应对的一个因素,不仅是她一个人会碰到,所有的运动员都有可能会碰到。”王鹏说,孩子慢慢长大,已经懂得独立面对许多事情,包括在国外比赛时通过自己去找专家团队治疗等,王欣瑜的独立冷静让他与妻子感到放心。
不管是在刚刚结束的温网取得的成绩,还是对于即将到来的奥运会的期待,王欣瑜与家人始终有一个共识:“输了就是学到东西了,赢了也没有必要那么高兴,因为未来的路还长。”
网球“金花”的AB面
王欣瑜的父亲王鹏是网球运动员出身,后来曾长期在中国国家队担任教练,她的母亲也曾是一位篮球运动员。在这个充满运动基因的家庭中,王欣瑜也展现出了喜人的运动天赋。王鹏曾在采访中提到,王欣瑜“抓周”就抓了网球。在王欣瑜小的时候,夫妻俩经常带着她往运动场跑,“跑着跑着,她就拿起了球拍 ”。
从5岁开始打网球,到如今成长为网球场上冉冉升起的新星,王欣瑜的成长路上离不开家人的陪伴。2017年,在王欣瑜选择成为一名职业网球运动员后,王鹏就选择从国家队教练岗位上辞职,专心辅佐女儿的职业化之路。许多人评价王欣瑜是一个在赛场上“不紧不慢”,不会“大喜大悲”的运动员,但实际上,她并非一直如此。在王鹏看来,王欣瑜成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在2018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奥会网球赛场上。
“那是她第一次飞那么远参加比赛,飞了30多个小时,也是第一次代表国家参加青奥会。在单打半决赛输给东道主后,她哭了半个多小时。”王鹏说,他并没有第一时间上去安慰她,而是等她冷静下来后,与她进行了十分深入的谈话。“那场比赛对她的成长挺重要的,不管是技术层面还是心理层面,她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赛场上的王欣瑜/受访者供图
王鹏回忆,那场赛事后,王欣瑜开始更多地去分析对手,在赛前去看对手过去的比赛资料,也会更多地跟教练探讨关于网球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说你让她做什么,她会想要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说先去做了再问,我觉得她那个时候突然就长大了。”王鹏笑道,他还和妻子打趣说,一般教练不好带王欣瑜。“因为她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她得自己想通了才会去做,而不是教练说什么她就做什么。”
随着王欣瑜在各大赛事崭露头角,王鹏与妻子也不会每场赛事都跟着去现场了。“网球本身对运动员独立作战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她到了现在这个水平,是我个人作为一个原来的运动员也好,教练也好,从来没有达到过的高度。在很多经历上,已经不见得能帮助到她,所以她现在会接触到更多更好的教练。”提到王欣瑜的成长,王鹏颇为感慨。教练的身份逐渐淡去,他更多地回归了父亲的角色。“我觉得我们做好一些后勤上的东西就好了,比如她哪个比赛想让我们陪她一下,她就会跟我们说能不能过来一下。”赛场之下的王欣瑜,依然是一个会向父母撒娇的小女孩。
王欣瑜与父母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与赛场上极具攻击性的打法不同,在王鹏眼中,生活中的王欣瑜是一个安静、在关键时刻会十分冷静的女孩。“她喜欢阅读,相对来说比较宅,也会追星,有自己的爱好。”王鹏说。
对于女儿职业生涯的期待,一家人同样有共识:“希望进入世界前20,可以走到更高的位置。”王鹏说,在对手越来越强的情况下,王欣瑜想继续往前走,需要把各方面做得更好。“她本身比较能学习,也一直在进步,这些都是她的优点。”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