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山非遗项目佾舞接受香港的邀请,在“武林盛舞嘉年华”大型文化活动上,表演了佾舞《此时》受到大家的欢迎。“武林盛舞嘉年华”活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文化艺术盛世基金资助的政府文体旅计划项目。
本次演出在香港展现了深圳南山的文化实力,在这片科技之城,也同样有着耀眼的文化明珠。海纳百川,除却本土的岭南文化,南山还吸引了很多非遗在这里传承,感受着历史留给人们的智慧,几千年的文化流淌在人们心中。
本次在香港演出的《佾舞·此时》深受市民欢迎,其艺术和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舞蹈技巧上,更在于其独特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哲学思考上。该作品通过佾舞舞者不断旋转的舞姿,展示了宇宙时空生生不息地运转,引发了观众对历史的久远与现实、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刻思考。《佾舞·此时》的音乐舞蹈设计旨在引导观众从宏观角度思考人类与宇宙的关系,体现了佾舞工作者将抽象哲学具象化的一次大胆的尝试。舞蹈能够达到视觉上的震撼,音乐《此时》的作词作曲极为关键,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其目的是进一步加深佾舞的时空穿梭感,使观者得以在多感官层面上体验生命的律动。
《佾舞·此时》的音乐节奏与佾舞舞者的动作完美配合,使得整个舞蹈不仅是视觉的享受,也是听觉的艺术盛宴。舞者通过不断旋转,不仅展现了佾舞舞蹈的技巧性,也象征了宇宙中星球的运动,暗喻着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循环。
佾舞研究院本次香港演出,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非遗舞蹈形式上,更在于如何利用香港的环境景观增强中国文化的表现力,使得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机,实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
佾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游锦亮(米泥)在音乐和舞蹈设计上巧妙地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这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通过这种方式,佾舞成了一种跨时空、跨文化的语言,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走进历史寻找共鸣,引发情感,激发对于生命、宇宙及人类历史的深层次思考,从而获得个人心灵的触动,思考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佾舞·此时》以其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风格,以及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融为一体,推动非遗与社会的对话,展现了深圳南山非遗——佾舞的无限魅力和深远影响。本次香港演出不仅为香港市民带来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更激发了大家对生命、宇宙和历史文化的思考,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通过《佾舞·此时》作品反映社会变迁,鼓励公众参与到文化传承和艺术创作中来,增强了社会的文化自觉和艺术鉴赏力。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吴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