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横岗的君阅籍古旧书店是2022年7月正式开业迎客的,开店才3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有很多采访蜂拥而至。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知道这家书店,“80后”的何君茹归结于“幸运”。在开实体书店之前,为了积累经验,她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先开了一家网店。在书店开业后,她写了一篇自述《失业两年,我开了一家古籍书店》,开始在网上传播。“这篇文章很意外地被孔夫子旧书网精选了,后来又被古籍行业的专业大号‘古籍’转发,才有了后续的一系列采访。”何君茹说,这就像一条线,缺了哪个环节都不行,“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就这样奇妙地发生了。”
而让这篇文章产生奇妙作用的,或许是在“失业两年”这个前提下,让开古籍书店这件事变得更具戏剧性了。
因失业而“躺平”
喜欢旅游的何君茹在大学毕业后就成为了一名导游,她的足迹走过了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伴随着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出国游的极速增长,何君茹的收入也非常可观。
但因为2020年大环境的一些变故,何君茹被迫失业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带团,让她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了。“我也有想过转行去找一份工作,但我的年龄很尴尬,失业的那一年我是33岁。女生到这个年龄,学历又不高,又不想做自己不喜欢的岗位和行业,就很难找到合适的。”
“开书店是因为熬不住了。”何君茹坦言。没有收入、没有工作,让何君茹陷入了一段非常封闭的时期,“就是彻底‘躺平’了,每天无所事事。”从学校毕业后,何君茹一直顺风顺水,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些人说自己不想回忆从前,因为以前发生过不好的事情;但对我来说,是不敢回忆,因为以前的生活太好了,一回忆就有很强的落差感。”
作为曾经的“社牛”,在“躺平”的这段时间里,何君茹几乎断开了过去的大部分社交。一方面是工作型社交已经不存在了,另一方面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前的朋友大多也都结婚生子,共同话题也越来越少了。”何君茹是深圳本地人,家境尚可,即使一段时间不工作也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但在家里无所事事的这段时间里,家人还是会有意无意地向她提起,“要不还是找个单位去上上班?”这些无形中的压力,让何君茹的内心也有了一些波动。
因古籍而振作
因为有了大段的空白,何君茹开始大量接触此前就已经感兴趣的古籍。在大学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何君茹对古籍的了解可能跟绝大部分人一样,“看不懂、没兴趣”。而对古籍模模糊糊的认知,是始于在日本神保町古书街逛街的经历。神保町古书街被誉为“世界第一旧书店街”,聚集着上百家旧书店,其中就有不少售卖跨越数百年时光的古籍。“一开始看到古籍,第一反应是很贵。”但她发现这些旧书店本身历史就很悠久,有一些甚至是几代人坚守一家店,“那时候内心就非常敬佩这种传承精神。”
后来在一次读完《三国演义》后,她突发奇想,想要找找不同年代的版本有什么不一样,从民国的一路找到了清代的,结果找到的年代越来越早,她从中也发现对比不同版本的乐趣。“从这个角度切入,版本学就出来了。”就凭着这一股无师自通、也很难讲清楚来由的兴趣,何君茹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购买一些古籍,不同年代的《石头记》(《红楼梦》的别名)、《本草纲目》、19世纪后期出版的《鲁滨逊漂流记》……“到后期已不是去看古籍的内容,而是纯粹收藏为主。”
随着收集的古籍越来越多,一个念头开始涌上心头,在这一段人生不知长短的失业插曲时光,或许可以任性地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开一家古籍书店。
当她把开古籍书店这个想法告诉家里人时,“他们都觉得开书店是一件很奇怪的事,特别是上一代人,觉得开书店不能当饭吃,书店这个东西没办法养活你。反倒是比较年轻的这拨人会理解,虽然他们也知道这个东西不赚钱。”但在何君茹看来,开一家书店,对她而言更像是一次“自救”,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
希望经手的古籍能完好传承下去
为了取经,开店前何君茹还专门去了一趟西安,探访当地的一些古旧书店。接下来就开始整理古籍、把店面重新装修、找书法家设计牌匾……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在2022年7月9日这一天,“君阅籍古旧书店”正式开张。开业那天,书店来了很多何君茹的朋友,虽然他们也不懂古籍,但都到场支持,为她感到高兴。而在书店刚开张那会儿,“古籍”公众号的编辑梁家民,以及深圳年轻藏书家丁易之等古籍圈内小有名气的“牛人”,还曾专程来书店和她交流,也让她感到很惊喜,“没想到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白,竟然得到了那么多人的支持。”
不过,一家古籍书店开在了城中村里,很多人即便每天路过,也不知道这家店是做什么的。“有些人会问我是不是在教书法,还有人问我是不是开老中医诊所。”虽然早就知道古籍冷门小众,但何君茹还是感觉到一丝的落差,尤其是门可罗雀的时候。而有时候有些小孩子会进来店里玩耍,这时候何君茹就会抓紧时间,给他们普及一下古籍的知识,“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用,或许,以后会让他们对古籍产生兴趣吧?”何君茹不确信地说。
每天在社交平台更新书店的古籍藏本,接待各路来访的书友,处理网上书店的各种订单、有时还得外出在市集里摆摊……何君茹说,虽然书店目前营收状况不太理想,但她还是决定“熬下去”,哪怕时常需要兼职带团赚钱养书店,她也想把书店继续开下去,因为她收获到了很多此前未曾预料过的收获,比如结识了很多喜欢古籍文化的“同行者”,成为了彼此鼓励的好友。
开书店两年以来,何君茹一直坚持天南地北地搜集古籍,如今店内已有2000册左右的旧书、古籍线装书300册、文献纸品类接近1000张。而作为她个人收藏的大头,她还有意地收集了一些有关深圳的古籍文献,包括深圳平湖刘铸伯家族民国书籍、梧桐山集等,希望能为深圳的文脉传承出自己的一份力。
何君茹说,开书店给她的成就感在于,自己搜集到的文献能够被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机构利用,“看到古籍被放在橱窗里,会有一点小小的骄傲。”何君茹说,书籍比人长寿,她也只是这些古籍的一站。她希望做到的是,经过她的手古籍能够被好好保管,然后完好地传承下去,好好发挥它的作用。
编辑 刘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