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用40多年时间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但是,今天的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深圳40多年的改革史、奋斗史已经不太熟悉了,所以我打算以画传的形式,将深圳的发展故事记录下来,告诉人们这是一个怎样的深圳。” 来自上海的深圳大可堂主理人巫马秋君对记者说。
巫马秋君
据她介绍,她正在组织编写一套名为《深圳画传》的连环画,分上中下三册,涵盖深圳的人文、地理、民俗、改革创新、知名企业成长史等,预计2024年下半年出版面世。她还打算推出英文版,将这套画册、将深圳推向世界。
一个生活在深圳的上海人,是怎么想到要为深圳立传的呢?
“我是上海人,也是深圳人。”巫马秋君说。
父命难违
巫马秋君是地道的上海人,一个典型的上海土著。祖上经商致富后,开始重视对子弟的文化教育。
“上海古籍书店听说过吧?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上海最早的专业书店,是沪上爱书人、特别是喜欢传统文化的人的心头好。我爷爷是它的创始人之一。我父亲在中华印刷厂工作,母亲在上海新闻出版局工作。他们的工作,都与书有关。我小时候和爷爷在一起比较多,经常在古籍书店玩。我从小喜欢看书,跟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
说到这里,她看出了记者的疑惑,补充说,“我跟奶奶姓,我姓巫马,名秋君,很多人会把我的姓氏搞错,以为我姓巫,起了一个四字的名字。其实不是的,巫马是一个复姓。我是中秋节生的,我爷爷希望我像君子兰一样,所以就给我起名巫马秋君。”
记者特意上网查了一下,巫马,源于周朝一种官名,后人以其祖先的官名为姓氏,遂姓“巫马”。
高考时,巫马秋君本打算报考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但家里人觉得一个女孩子成天跟土木建筑打交道不好,因为她喜欢艺术,于是让她去法国留学,学艺术。在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艺术哲学系毕业后,她又先后迷上了哲学、考古学和人类学。
“我父亲听后差点气得吐血,他希望我去学习工商管理,这样我回国之后可以帮他管理他的公司还有工厂。我父亲觉得一个女孩子在埃及考古太危险了,在种种压力之下,我最后还是回国了。”
来深创业
2016年,巫马秋君选择来深圳创业。
“我和家人讲我想去深圳创业发展,他们说你在深圳一个人也不认识怎么创业?但是我觉得没有家人的地方才更适合创业。”
巫马秋君和作家杨争光。
“20多年前,我到香港转机去法国路过深圳,那时候对深圳的印象还谈不上繁荣,只记得上海宾馆以西比较荒凉。但等我2016年再来的时候,发现深圳已翻天覆地地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了,我开始热爱深圳了。”
在深圳,她开了一家深圳大可堂普洱茶馆。“大可堂”品牌是在上海发展起来的海派文化代表,大可堂普洱茶馆在茶界是个传奇,而连环画出版业务则比普洱茶馆更早闻名于业界,深圳这家店是大可堂走出上海的第一家店。
巫马秋君说她有两大爱好,一是赛车,二是品茶。“我喜欢喝茶,喜欢慵懒地坐在大沙发上,听着音乐,看看书,品品茶。喝茶这种习惯天生与读书分不开,所以2017年底的时候,我初步有了为深圳出一本连环画传的想法。”
为什么想到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呢?巫马秋君说,因为上海有许多出色的连环画家,他们此前在上海就出过很多具有影响力的连环画册,她想把这种文化产品带给深圳。
为深圳出画传
据巫马秋君介绍,连环画这一艺术样式,在我国可追溯到南北朝、隋唐时代的敦煌莫高窟描写佛教故事的壁画。而明代弘治年间木刻版刊本《新刊奇妙全相注释戏曲本西厢记》,全书161页,插图多达137幅,上图下文,加有标题,图文紧密配合,实际上已基本构成连环画样式。清代的大量民间木版年画中,有一种分格连续表现故事的年画,亦是一种连环画样式。至于连环画在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画种,则是在近代的上海。
巫马秋君和两位画家在大可堂连环画展上。
上海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国际化都市,科技、文化领先全国,上海印刷界在近代首先运用了许多新的印刷技术,由此成为中国印刷基地。大量报刊书籍在出版过程中,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往往配上诸多插图,连载多便成为连续故事画。仅1952年至1953年上海出版连环画222种,单本最大印数高达20多万册。
“现在许多连环画家都超过70岁了,可能过几年就画不动了。我请他们帮我绘制《深圳画传》,也是借此向他们致以敬意。” 巫马秋君说。
此外,她还策划出版一套名为《深圳女孩》(暂定名)的连环画,用以记录、致敬深圳女性的创业、创新与奋斗精神。
“深圳女孩不只会搞钱,也有理想,有诗和远方。而这些,都和深圳这座城市的包容、开放分不开。深圳是一座有未来感的城市。”
巫马秋君
上海人,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院艺术哲学系,爱好绘画、哲学、赛车与品茶。2016年来深,现为深圳大可堂·柏年书局负责人。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