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市场化改革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 专家谈

刘明宇
2024-07-16 09:31
收录于专题:理论周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建议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水平

提要

系统性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建立经济特区推进改革开放的经验,通过试点实现率先突破,发挥示范作用。建议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水平,对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其从“境内关内”向“境内关外”转变,将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提升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战略举措。

在价值链全球布局的背景下,产品的品牌管理、设计、初试、中试、组装、销售可能分散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国家进行。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既需要国内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也离不开国际市场的需求拉动和要素补充。为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绕开各种贸易壁垒,中国企业需要增强在全球进行价值链布局的能力,掌握价值链重构主导权。

系统性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建立经济特区推进改革开放的经验,通过试点实现率先突破,发挥示范作用。建议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水平,对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其从“境内关内”向“境内关外”转变,将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所谓“境内关外”,就是指在一国境内开辟出一个由海关监管的专门区域,货物从这个区域通过海关关口进入国内视同进口,而国内企业的货物通过海关关口进入这个区域就视同出口。企业在这个区域的产品制造、经营、物流和融资,视同跨国经营。从“境内关内”向“境内关外”转变,有利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根据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提升贸易自由度提高供应链效率,提高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实施“境内关外”也有利于吸引外资进入,让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容易获取国外的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资源。国内企业可以利用这个窗口,熟悉国际经贸环境,组织国内国际价值链对接,培养跨国经营和参与全球价值链治理的能力。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处于“境内关内”的情况下,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动力不足,权限也不足。因为其营商环境的参照标准不是国际水平,而是其他境内地区。而且,每一项试点政策都需要层层报审,很难保证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供给的系统性。由“境内关内”向“境内关外”转变,关键是减少区外传统体制的影响,直接参与国际上各保税区、自由贸易(港)区的竞争。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动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最终目标是,让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并成为整合国内国际价值链、促进对外贸易、发挥国内产业优势的关键节点。

此外,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多自主权,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兴产业通常利用新技术,以新的方式整合资源,服务于新的客户群体,其运营方式往往与传统产业存在很大差异,不宜使用常规的监管方式。由于各地的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的新兴产业也不同,需要的基础设施配套、相关的产业支持政策也有很大的差异。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根据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需求,提供一揽子的政策和公共服务。

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发挥中国市场的规模优势。国内市场容量大,具有相对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够有效支持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在国内市场形成规模优势后,再进入全球市场。但是,地方上的区域壁垒、市场分割行为,以及产业政策趋同,导致很多产业“内卷”加剧,同质化的产品布局和价格竞争降低了盈利空间,大大削弱了这一优势,也不利于各个区域形成特色产业。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需要中央加强对地方政府干预市场行为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在特许经营、进入许可、价格规制、社会规制、产业扶持等方面的政策行为,减少地方保护,形成统一规范的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对于最重要的市场准入,应该由中央制定统一的政策。可以在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外,制定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简化审批制度。同时,鼓励国内企业充分利用中国经济的梯度,优化价值链布局,协调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

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审管分离”,实现监管的透明高效。目前企业经过注册登记后拿到营业执照,还要办理许可证才能开展相关经营活动,获取经营资源还需要经过更多的审批环节。推动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权改革,将更多分散于各职能部门的后置审批事项集中起来,实现审批的一站式服务。推动“审管分离”,要将重点放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合规监管上,实现监管的规则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将多部门的监管无缝衔接到一个平台上,可以大大提高监管效率。审批与监管的透明高效,能够让企业对政策环境进行准确评估,形成稳定的预期,也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吸引跨国企业在华设立区域总部、采购中心和营销中心。

总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点”上突破,有利于中国企业“外接内联”,进行价值链整合;建立统一大市场和监管体制改革的“面”上推进,能够增强中国产业优势,让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掌握更多主导权。

(作者系复旦大学企业发展与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徐恬

(作者:刘明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