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玩乐学”认识龙岗!“山河文明说”2024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朱雨婷 文/图
2024-07-15 19:0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日前,深圳书城龙岗城迎来了山河文明说博物人文科普实践讲坛的年度压轴讲坛戏。作为深圳市龙岗区委宣传部主办、城势话语智库机构策划与执行的新锐品牌文化活动,本期讲坛聚焦《此地与远方:迁徙与流动的岭南视角》主题,由深圳本土登山家、龙岗区登山运动协会创会会长刘永忠和资深文化媒体人黎衡两位主讲嘉宾倾情开讲。

深耕此地,奔向远方。日前,深圳书城龙岗城迎来了“山河文明说”博物人文科普实践讲坛的年度压轴讲坛戏。作为深圳市龙岗区委宣传部(文明办)主办、城势话语(深圳)智库机构策划与执行的新锐品牌文化活动,本期讲坛聚焦《此地与远方:迁徙与流动的岭南视角》主题,由深圳本土登山家、龙岗区登山运动协会创会会长刘永忠和资深文化媒体人黎衡两位主讲嘉宾倾情开讲。他们以围绕从此地向远方、不同视角看龙岗与世界为话题,探索从龙岗走向世界的无限可能。

大咖跨界聚首

深度解读“此地与远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传统中国对于人生理想的描摹,也是本期“山河文明讲坛”两位主讲嘉宾的写照。当天下午,“山河文明说”开启了一场“此地与远方”的跨界对话。

“岭南子弟黄遵宪、中国外交官、英国伦敦大雾,有怎样的文化联系?”诸如这样的话题,接连在讲坛上抛出来,让现场观众思索不已。集作家与资深记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黎衡,以《谁的山河?何为文明?——300多年来,广东与深圳的迁徙长卷》为题进行主旨分享。从海禁政策下的坚韧与智慧,到香港开埠后的开放与融合,再到改革开放时代的大胆探索与创新,黎衡以长时段历史视野与数十位观众,一起回望了岭南文明脉络中的广东和深圳,并用黄遵宪、梁启超等多位岭南名人故事展现出岭南文明与世界交融的图景。

“登山本身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时会面临生死考验。但我只是做好我的计划,然后就去做,没去想那么多困难,就这样我登了下来,而且还会继续登下去。”深圳本土登山家刘永忠,以《永攀高峰》为讲题,从容又朴实地为现场观众讲述了一次次攀登的喜悦、凶险和种种极致的人生体验。回顾这些非凡经历背后的艰辛与挑战时,他的坚持和毅行在现场博得多次掌声。据了解,刘永忠曾遍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完成了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全部高山,共为14座,且是目前深圳唯一登顶珠穆朗玛峰3次的攀登者,还曾骑行走过中国完整的国境线。

记者同时获悉,7月13日举办的山河文明研学第5期,植物侦探行动、内湖湿地导赏、家庭定向越野,研学活动现场快乐环生,平湖生态园的夏日野趣,别出心裁的互动游戏,让十多组家庭流连忘返。

深度三人谈

激发青少年探索未知的勇气

“不能以年龄来定义少年”“每个人都需要保持少年感”“不要无意义的内卷,也不要无休止的躺平”“人生无处不攀登,越过生活的‘坑’也是攀登”,诸如此类的有趣观点和话题,在山河文明讲坛的专家对谈环节上不时出现,频频赢得现场观众掌声。

在对谈环节,“山河文明说”主策划人唐毅与黎衡、刘永忠两位专家围绕“岭南人看世界”“普通青年的躺平、困顿与攀登”“少年与远方”等不同议题,展开了轻松有趣的漫谈与讨论。针对时代青年的精神困顿与如何进行突围,少年如何撒播勇气和毅力的种子,黎衡以作家和世界多地游历的观察、刘永忠以登山骑行与回到日常生活的感受,为现场观众提供了在时代剧烈变化个人如何安顿和向前向美的参考启示。

“第一次见到珠穆朗玛峰,感觉就像深圳的梧桐山;平常在深圳生活工作,也有无数个小小的珠穆朗玛峰要翻越”。此地与远方是相对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无形的远方和无形的高峰。现场有观众提问“何为远方,何为少年”,黎衡给出了“远方即是此地”“要走出以年龄定义少年”的观点。一位观众表示:“这场讲坛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攀登,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

从黎衡讲述300余年的岭南迁徙之旅,到刘永忠以亲身经历生动诠释“从龙岗走向世界”,或历史与人文的穿越与守望,或此地与远方的行走与攀越,当天的讲坛与对谈不仅是对深圳人勇于追梦、敢于挑战的精神注解,更激励着现场观众们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应怀揣梦想与勇气,用行动去实现“从此地走向远方”的可能。

以文明塑城

构筑龙岗美好生活图谱

作为深圳全市首个系统性讲述具体区域的人、地、城与世界关联互动故事的公共文化活动品牌,龙岗区“山河文明说”博物人文科普实践活动,从人文地理、自然生态、城市发展几个维度,通过多场专家讲坛、跨界交流和亲子研学等方式,为众多市民群众打造丰富多元的文化产品。

据介绍,“山河文明说”系列活动自2024年3月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了4场讲坛和多场山河研学活动。首场讲坛于龙岗鹤湖新居开讲,邀请了综合开发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李津逵,知名人类学者、鹤湖智库专家马立安,两位专家领衔展开《奔流入海:从龙岗走向世界》的文明之旅,为大家讲述了龙岗山河孕育的精神文脉和龙岗人四海奔流的客家故事;第二讲来到梧桐山下的园山风景区,邀请了深圳自然与历史研究专家南兆旭,讲述《全球视角下的深圳发现》,将龙岗的自然生态与何以深圳何以龙岗的关联娓娓道来,并与大家赏风赏雨赏春光;第三讲来到了深圳国际低碳城,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低碳城市大数据工程中心主任王东教授和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叶青,带领大家《走进低碳:重续山河文明》,深入解读为何国际低碳城会成为龙岗新名片以及低碳构建的美好生活图景。本期讲坛《此地与远方:迁徙与流动的岭南视角》的举办,则标志着本季“山河文明说”博物人文科普实践活动圆满落幕。

记者了解到,“山河文明说”系列活动开展以来,线下共吸引了超600名市民积极参与,截至7月13日,线上传播量合计超过120万人次。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求是》网、人民出版社、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专家纷纷关注和肯定,评价为“新锐,生动,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融入城市、走向城市新主流人群,非常生动接地气”。“作为龙岗本地人,‘山河文明说’活动让更多新生代孩子和外来建设者的孩子们,以玩乐学来认识龙岗这座 ‘龙’的城市。”有城市居民如此点赞说。

编辑 刘思凡 二审 谭凤希 三审 綦伟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朱雨婷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