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消费更加便利!为大湾区生活一体化注入金融“活水”

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
07-11 07:5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熙来攘往,货如轮转,深港两地一派繁荣互通景象。人物畅流的基础,在于金融通畅。近年来港澳居民在深旅游消费增长迅猛,我市充分考虑深港两地居民的支付习惯差异,以改革促服务,为港澳居民量身定制现金、扫码、刷卡等多种跨境支付方式,便利港澳人士境内消费。

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6月末,港人在深开立银行账户超300万户,其中代理见证开户38万户、累计资金交易额超240亿元。

足不出港办好内地银行账户

2023年初,深港全面恢复通关,人流、物流、资金流开始加速融通。我市多家银行通过在港分支机构代理见证,为香港居民开立内地个人账户,满足香港居民来深消费等方面资金通道支持,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生活一体化建设注入金融“活水”。

在港就能开立内地个人账户,带来的便利看得见。

记者日前在罗湖商业城遇到前来消费的香港居民杨先生,攀谈中他告诉记者:“现在通关回内地,许多地方都可以使用电子快捷支付,真的很方便。去年还没恢复通关时我就通过中银香港申请开通了内地账户,现在在深圳坐车、购物、消费都非常方便。”

开通的过程也十分便捷,香港居民只需携带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及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前往内地银行的香港营业网点办理见证手续,即可快捷开立内地银行个人账户。申请人领卡激活后,便可在香港轻松管理内地银行账户,绑定各类电子支付APP,尽享大湾区消费支付便利。

香港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试点受到各界广泛好评。这一创新试点被纳入“金融支持前海30条”,也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纳入惠港十六条政策之一,成为跨境金融的热点话题。

数字“硬钱包”贴合港人支付习惯

考虑到深港两地居民的支付习惯差异,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为港人量身定制现金、扫码、刷卡等多种跨境支付方式,其中首创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与香港“八达通”互联互通,让习惯“八达通”支付方式的港人在深圳也可享“碰一碰”就支付的便利。

通过在机场、口岸设置自助发卡机,加快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研发进度和领数字人民币“红包”等举措,深圳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用户快速增长,至今发放“硬钱包”近3万张,超3.6万部终端设备、100余条公交线路支持“硬钱包”“碰一碰”付账。

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不仅惠及港澳居民,来深旅游和消费的外籍人士也习惯了这个“迷你”钱包,一包在手,可在深圳2.3万家商户消费,特别是机场已有超80%商户支持受理“硬钱包”。

同时,我市创新推出手机APP受理“硬钱包”功能,商户使用具备NFC功能的手机就可受理“硬钱包”,有效降低了小微商户的改造成本,目前已在深圳两家出租车公司的200名司机进行试点,后续将适时扩大在出租车领域的应用范围。

公交出行也逐渐推广,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在深圳地铁8号线场景试点应用,创新形成“智能解定+延迟扣费”的双模式解决方案,可在无网无电场景下完成支付。

深港金融打开“六通”新格局

跨境支付便利棋高一着,一盘金融“大棋”正拉开帷幕。靠着一步步先行先试,深港之间账户通、汇兑通、融资通、服务通、跨境理财通、跨境征信通等“六通”的深港金融合作新格局徐徐绽放。

“账户通”香港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试点开立内地账户37万户,交易超230亿元,约占大湾区业务量九成。

“汇兑通”建成多币种资金清算渠道、支票联合结算机制。

“融资通”构建“本外币合一、高低版搭配”的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政策体系,累计为企业节税增收达1亿元以上。目前,深圳已有48家跨国公司参与试点,涵盖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通讯设备等行业多家知名企业,境内外成员企业超1500家,试点业务规模近1400亿美元。

“服务通”人才用汇便利化试点业务量全国前列。

“跨境理财通”截至2024年5月末,深圳地区试点银行跨境收付金额合计256亿元,个人投资者5.7万名,分别占粤港澳大湾区的43.2%和45.9%。

“跨境征信通”持续发挥征信赋能作用,精准助力小微港资企业获得融资超7亿元。

深港金融合作“六通”,宛如六朵“金花”,为我国金融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带来春之潮信。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匡彧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