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英雄 84期 | 蜂群文化传播创始人莫力洋:弃“研”创业,把才华变现

晶报记者 赵军/文 受访者供图
2024-07-11 07:49
收录于专题:城市英雄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莫力洋,新媒体“90后”创业者,现任蜂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2018年6月入选福布斯中国2018年媒体领域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相继入选2018、2019《胡润30×30创业领袖》。一副黑色边框眼镜,一件休闲T恤衫、一顶棒球帽,似乎是莫力洋从事新媒体行业的标志性装扮。而他对于个人品牌的塑造理念,也体现在他如何为旗下每一位网络红人贴上特色鲜明的标签上。这些标签不仅是他们个性的体现,更是他们在新媒体世界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莫力洋,新媒体“90后”创业者,现任蜂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2018年6月入选福布斯中国2018年媒体领域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相继入选2018、2019《胡润30×30创业领袖》。

一副黑色边框眼镜,一件休闲T恤衫、一顶棒球帽,似乎是莫力洋从事新媒体行业的标志性装扮。而他对于个人品牌的塑造理念,也体现在他如何为旗下每一位网络红人贴上特色鲜明的标签上。这些标签不仅是他们个性的体现,更是他们在新媒体世界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莫力洋,1991年出生,深圳市蜂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致力于KOL的孵化运作,领导公司成为集内容原创、自媒体孵化、社会化媒体营销、影视创作及宣发于一体的多元化新媒体商业机构。

在莫力洋的工作链条中,为每个人量身打造独特的标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他坚信,通过这些标签,即使是素人也能逐步成长为具有影响力的KOL(关键意见领袖),并最终进化为大IP。他深刻理解到,IP的本质在于其高辨识度的文化形式,它不仅能够深入人心,还能跨越领域,引发广泛共鸣。在他看来,能够让一些有想法但是没有渠道的年轻人,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路径,就是新媒体的力量。

从小热衷互联网文化

“我可能从小就算是网瘾少年吧,上中学的时候喜欢去网上的各大论坛,偶尔发发帖,随手写点评论,非常热衷于互联网文化。”莫力洋回忆说,当时互联网文化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没有现在这么流行,以至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有点像边缘人,和同学交往起来有点格格不入的感觉,自己说的同学们也理解不了。他笑着说,“现在想起来这可能就是现在我经常挂在嘴边的‘网感’,这种‘网感’没有几年也是培养不出来的。”

大学期间,刷微博时他常发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段子,狮子座的莫力洋觉得网上的段子手不过如此,自己也挺优秀的,做点小创作、写点好玩的内容也可以。那时候新媒体平台只有微博,于是他也开始在微博上发一些幽默段子、长图文之类,在自己的尝试下出了好几条爆款,在微博上有了过万的转发。

让才华与商业相互碰撞

“2014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考研复习的时候感觉很无聊,偶尔灵感爆发就在微博上写写段子,没想到意外成了爆款,受到合伙人邀请一起到深圳创业。”莫力洋回忆说,自己是在考研“成功上岸”后才决定创业的,当时也是非常纠结。

在第三届大湾区青年企业家高峰论坛上,莫力洋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

对于自己创业后所从事的是什么样的行业,莫力洋一度很难跟父母解释清楚,“自媒体”当时也是个新鲜词汇,都在大众认知之外,可能搭点边的是传媒、营销,听起来像传销一样。父母甚至以为他被传销洗脑了,强烈反对他放弃读研创业。

“当时身边的大多数同学也都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在我看来有点按部就班,虽然是被多数人认可的正确的道路,但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真正想做的更倾向于别人没做过的事,走一些别人没走过的路,这样才会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刚刚大学毕业的莫力洋当时也不确定接下来会面临什么,能不能赚到钱,选择的职业到底算不算是一份体面的工作。但他觉得,刚毕业就能从新媒体段子手变身成公司的管理层,让自己的才华与商业相互碰撞,想想都觉得有意思,况且自己大学本科读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就更坚定选择新媒体这个赛道进行创业。他说,“最后就是觉得有意思,所以就去了。”

“当时合伙人所说的在深圳创业,也非常合我心意。”对于东莞人莫力洋来说,他很了解深圳的创业氛围,在他看来,创业就是要找活跃的地方,而深圳无疑是创业天堂。事实证明,选在深圳创业没有“踩坑”。如今公司经常在互联网上挖掘到素人,邀请他们来深圳一起共事,他们都比较乐意接受,深圳的吸引力非常大。

创业的感觉就像艺术家变成商人

从2014年开始,经历了10年时间,蜂群文化现在成为了国内各大平台比较头部的MCN【多频道网络(Multi-Channel Network)是与内容创作者合作或直接生产各种独特内容的任何实体或组织,并在发布内容的网络平台上执行业务和营销功能】,现在旗下网络红人有2000多个,全网粉丝加起来接近19个亿(有重复部分)。

莫力洋(左二)与特邀嘉宾及博主们在蜂群年会上表演。

“我算是第一波吃到新媒体红利的人,我是读计算机的,如果没有做新媒体,可能过两年会被公司优化。”创业后多了一个“CEO”的角色,莫力洋认为自己作为“小白”创业后最大的挑战就好比艺术家变成商人,“新媒体行业在当时还是一片未被开发的蓝海,行业很新,国内没有可借鉴的商业模式,所有业务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他说,平时工作中不能单考虑内容是否成为爆款,粉丝有没有黏性,更多得考虑人事管理和商业变现层面的事,瞬间转换成管理者的角色。

“刚创业的时候新媒体平台还没有那么多,只有微博,我们还是相对处在舒适区,那是我们起家的时候最擅长的平台——微博。2019年之后到如今,自媒体已经渗透到大家的生活中,平台变得越来越多,无论是抖音、小红书还是B站。”莫力洋回忆说,新平台出现的时候,所有团队的人都习惯留在舒适区里,对于新平台的崛起根本不知道怎么应对。这个过程让自己经历了很大考验,真正实现了从学生到企业家的身份转变。

“从图文转型,到开始拍视频,发现原来完全不是一回事。让段子手出镜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相当于是进入了全新的领域、全新的行业。”作为新手CEO,莫力洋算是给自己上了一课,可能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就是管理者,并开始认真学习管理,及时做了管理团队的调整以及自身管理知识的提升,才让公司迈上了发展之路。

在莫力洋看来,现在整个新媒体越来越难,玩家越来越多,全国每个平台新增用户已经快到极限了。

在这么“卷”的情况下,莫力洋认为做内容一定要调动大家的情绪,只有调动情绪,才能给用户留下记忆点。这种情绪,无论是共鸣,还是看到一个特别有趣的东西会心的一笑,或者是看到感人故事后的小悲伤,只有产生这样的情绪才能给用户留下印象。

他强调说,只有让内容产生情绪,用多个情绪去产生多个情绪锚点,将多个用户包围,这样才能真正让内容出圈。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赵军/文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