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劲动力 | 专论

胡莹
2024-07-09 09:15
收录于专题:理论周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提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保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准则不动摇。尊重人民的意愿、为人民而改革,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价值和基本立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所在。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为我们在新征程上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目标、方法和路径。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越是艰巨,越要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要活力。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战略部署,重点在于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保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准则不动摇。尊重人民的意愿、为人民而改革,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价值和基本立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所在。要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方法来看,首先,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贯穿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守正即坚守正道、坚守真理,创新即开辟事业发展新境界、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守正是根本、是底色、是前提,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根本基石,创新则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其次,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最后,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需要极具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要用创新的思维来统筹经济发展。要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举措,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加快构建创新领域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国内国际在科技创新的双循环,使我国更充分集聚全球创新资源。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为了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通道,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巨大潜能,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为目标,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推进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其他领域改革也要聚焦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谋划改革举措,实现纲举目张。

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进行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目的都是在于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就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要以改革到底的坚强决心,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坚决破除一切制约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与经验”(23&ZD03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顶目“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研究”(GD24YMK09)】

(作者系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 李璐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胡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