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流、物流都很方便,接下来则是资金流、信息流。让数据流动起来,才能真正做好大湾区融合。”“建议更多港澳本土企业完成数字化‘突破’,通过微信生态等工具去开展私域转化”……7月3日,由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全球湾区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于深圳前海举办,围绕“大湾区数字融合发展”议题的圆桌论坛上,多位专家和业界代表汇聚一堂,带来关于大湾区“软联通”的新趋势和新思考。
大湾区“软联通”正持续推进
去年年底,广东省政府印发《“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方案中提出,围绕粤港澳三地居民通关、支付、求职、医疗、教育、旅行等场景,提供畅行大湾区的一站式便捷体验。
广东积极作为,在“软联通”多个领域不断拓展,已取得不少成果。其中,23 年底上线的“湾事通”微信小程序,整合了腾讯微信、腾讯地图、腾讯出行服务、腾讯健康、腾讯云等技术、产品能力及腾讯生态资源,为大湾区用户提供从跨境政务办理、生活支付到出行交通、美食娱乐等一站式数字化服务能力,助力粤港澳居民跨境吃、住、行、游“万事通”。
但现实仍存在部分卡点、难点及堵点。会议当天,香港出租车对于移动支付接受程度低的现状,成为现场热议内容。香港太平绅士、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特约教授洪为民表示,一是习惯问题,的士司机不找零与移动支付找零机制存在冲突;其次是报税等历史原因,此外,从司机角度出发使用移动支付需要结算周期,远不如现金直接到手方便。
对此,微信支付跨境业务港澳台区域负责人陈张维表示,微信支付团队深入调研过香港的士行业,改变香港的士司机的支付习惯,不能仅从用户视角出发,也要考虑司机感受,一些小的产品改动,可能有助于突破这些“卡点”,“比如通过锁屏状态下的语音播报,让的士司机更快知道自己收银结果,以产品细微处去触动司机慢慢接受新型支付方式。”
据悉,微信香港钱包WeChat Pay HK持续推动公共运输工具电子支付普及化,近期推出香港的士司机专属奖赏计划,鼓励更多的士司机加入电子支付作为交易选项,体验流畅的支付流程所带来的效率及便利,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市民及旅客搭乘的士。
计划2024年6月21日至9月30日期间,香港的士司机专属四重奖赏,包括100元首次开通"WeChat Pay HK收钱码”奖赏、50元的士收钱码物料照片回传奖赏、每月总值最高100元合资格车费交易奖赏,以及的士收钱码开户邀请奖赏。
目前,微信香港钱包WeChat Pay HK提供人民币与港币合并的的士司机收款码,内地游客与香港本地乘客可分别以WeChat/微信扫描的士司机收款码,支付人民币与港币,WeChat Pay HK将把款项合并为港币结算给司机,司机无需另行换汇。
港澳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
当前,港澳企业也在积极拥抱数字化。香港中小企业联合会主席郑仲邦介绍,调研600多个中小企业后发现,香港一些传统企业越来越接受数字化,积极发展网上平台,其中有超七成公司愿意开展数字化升级。
目前,香港的大型品牌企业已树立数字化标杆。中国港澳地区知名美妆连锁“莎莎”,门店数量逾百家,已于2019年上线微信小程序,运营及拓新大为提效,两年后月销规模达千万级;莎莎导购还通过小程序和视频号直播触达客户,促成离店交易,实现逆势增长。
此外,香港大家乐、香港海洋公园等港澳商家也纷纷推出微信小程序,满足内地访港澳旅客在出行交通、零售、餐饮生活等消费需求,更基于小程序提前获客,完成客资留存,甚至达成团购的消费转化。
郑仲邦建言,香港企业需要跟内地学习数字化及私域板块,将粉丝流量转化为长久生意。同时,香港在私域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缺口,需要面向内地积极引进。
微信小程序境外业务负责人薛垲泳表示,为帮助港澳本土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微信也在持续深入港澳企业及用户调研实际痛点,并从多语言支持、提供服务聚合入口、能力对齐等多个维度发力,因地制宜帮助中小企业降低门槛和完成数字化工具业务升级等。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小瑛表示,湾区数字融合是大势所趋,“我们应以积极姿态拥抱它、适应它,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以期在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最大收益。”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匡彧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崔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