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田梅:AI盛典拥抱深圳,太适合不过!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庄宇辉 李萍
2024-06-28 23:1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这是一场拥抱AI的时代盛会

图片


“这是一场拥抱AI的时代盛会!”
首个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国家级科技盛宴
《2024中国·AI盛典》万众瞩目

今晚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
央视频、央视网等平台
同步播出后反响热烈
该盛典今年5月份在深圳启动和录制


节目播出之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文艺节目中心制片人、总导演
AI盛典导演田梅
接受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采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制片人、总导演AI、盛典导演 田梅


作为闻名全球的“创新之都”,深圳代表着突破性和创新性。深圳是我国AI技术发展的高地之一,是“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深圳已经遍地开花,深入千行百业,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比深圳更适合做这场国家级AI盛宴。


这场AI盛典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总台央视频、广东总站携手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制作的特别节目。


图片


“‘这是一场拥抱AI的时代盛会’
这句话有三个关键词。”
田梅表示:
一是“盛会”

主办方聚集最前沿的技术、最前沿的科学家、最前沿的艺术与科技呈现盛典。

二是“AI”

AI是这场盛典的主题,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AI无处不在,遍布我们的生活。盛典以“媒体+科技+艺术”的融合效应,展现当前AI发展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与最新实践,呈现AI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元的应用。

三是“时代”

这场盛典充满新闻性、故事性、叙事性。


“我们一踏入深圳,刚下飞机,立刻在机场通道看到了新质生产力最典型的一些景象,如华为、中兴数字方面的广告,还有云计算方面的广告。”对此次AI 盛典为何选择在深圳启动和录制,她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了解到,深圳的城市AI+场景应用已达到41个,今年还将新增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场景应用10个,深圳的含‘AI’量持续稳步上升。AI盛典拥抱这样一个创新型的城市,太适合不过了!”

AI盛典中的“深圳元素”更是含量十足
是对深圳加快打造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充分肯定和积极鼓励

“这是必须的!”谈到盛典充满“深圳元素”,田梅说,盛典一开始,数字人“厘里”穿梭于创新之都深圳,在探寻“咏春”奥秘的同时,展现AI技术在非遗传承与城市发展的创新应用。她认为,深圳原创精品舞剧《咏春》代表的是进取,是创新,是胆量,与今天深圳城市的发展一脉相承,这是特别好的一个融合。通过数字人和舞剧《咏春》的融合表演,以科技和艺术的融合,呈现传统、现代科技与未来,也让观众看到深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个人在操控室可以同时操控六辆卡车,顺畅、高效的智能物流场景,给人‘科幻大片’照进现实的震撼,粤港澳大湾区首个5G智慧港口妈湾港是非常典型的AI应用场景代表,既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代表着大型工业制造。这样的工业AI应用场景,我们肯定希望能够追逐。”她还特别介绍说,“我们还把大凉山的孩子们带到了深圳,在深圳体验AI的一天。我当时也陪着孩子们一起,体验了很多深圳的AI场景应用。如驾驶无人车,孩子们感觉很好奇,他们通过AI打开了想象的空间。我们希望通过百姓的视角去体验和感受今天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这是我们想要表达的。”


采访快结束时,曾导演《诗画中国》《经典咏流传》等节目,并荣获三次“亚广联”大奖、两次“白玉兰”大奖、四次“星光奖”的田梅,欣慰地说,“现在,我觉得结果挺好的,它值得大家期待!”


《2024中国·AI盛典》让世界看到
深圳打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的卓越成就与雄心
彰显了深圳正积极抢抓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
加快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
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庄宇辉 李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