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 青春圳好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刘夏蓝
2024-06-25 14:21

深圳晚报

给生活更多创意

摘要

6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获得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年轻,意味着无限可能。6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获得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该奖自2000年启动评选以来,每年获得者不超过两人,在此次颁奖之前,共有35位获奖者,他们的平均获奖年龄约为83岁。而此次获奖,61岁的薛其坤成为了该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史上最年轻的获得者,执掌着年轻的“双一流大学”。而这所年轻的大学,诞生于一座敢为人先的年轻之城——深圳。年轻带来的无限可能在三者之间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年轻的获奖者

35岁当教授,42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50岁攻克量子世界难题……这次站上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是对薛其坤在其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创新和成果的一次重要肯定。

▲薛其坤与学生在实验室工作。 新华社资料图

这位史上最年轻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有着诸多重量级科学发现: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首次发现异质结界面高温超导电性……正是这些科学发现,助力了我国量子科学研究跻身于世界第一梯队。其中最为重磅的当属“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重大研究成果,被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评价为“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事实上,在这些光鲜的成绩背后,薛其坤早年曾有一段并不顺利的求学之路。1984年,他从山东大学光学系激光专业本科毕业后,第一次考研失利,被分配到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工作。他不甘心,再考,再失败,再考……直到1987年,他才通过了考试,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学习。

薛其坤曾被师生戏称“7-11”院士。这一段故事要源于他在1992年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赴日本东北大学读博的经历。薛其坤的日本导师推崇“7-11”工作制,早上7点到实验室,晚上11点之后才离开。他回忆道:“每天就是三件事:吃饭、睡觉、搞科研。有的时候困得坐在马桶上都能睡着。”

对待科研如此认真的精神,也让42岁的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巧合的是,他也是当时最年轻的院士之一。

过去十几年间,他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有天分的,但在前进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科研的手段、科研的技能。至于能不能做成科学,会随着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设立目标而实现。”薛其坤认为,人生无极限,只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挑战,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最年轻“双一流”势头强劲

在物理学家的身份之外,薛其坤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2020年11月起,他出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通过制定“明德求是、日新自强”的校训,确立了南科大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提出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三三五方略”。他掌校的第三年,也就是2022年,南科大成功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成为深圳首所跻身“双一流”的本土高校,也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双一流”高校之一。

南科大很年轻,比它的所有学生都年轻。可偏偏就是它,撑起了一座城市、无数人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向往。

借着双一流的发展契机 南科大发展进入快车道。2023年学校教师共发表论文7030篇,其中SCI论文5282篇;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24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CNS主刊原创性论文共计14篇,名列全国高校第七。自然指数排名全国高校第17名,世界排名第36位。科研奖励方面,获颁各级各类科研奖励79项。截至今年1月,南科大共计11个学科ESI全球前1%学科,材料科学和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23泰晤士世界年轻大学排名中,南科大位列第17名,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

南科大的发展势头为何如此强劲?薛其坤认为离不开深圳市对学校的强大支持,让学校有较丰富的资源为学生、老师提供优越的学习工作与研究环境。“从学校的领导班子来说,现有正副校长7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这对学校的事业发展具有一定引领作用。”

薛其坤强调,引进人才、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关键。作为校长,他认为从科学家的身份了解科技如何发展,科技方面需要培养何种人才,再将其转化为育人的内容,这对一所理工科大学的发展是有所助益。

年轻城市获全球智力支持

从薛其坤出任南科大校长后,他与深圳开始产生紧密联系。如此智慧的大脑,开始为深圳的创新发展思考,他多次在公开场合为深圳建言献策。这座年轻的城市,也给予薛其坤和南科大广阔的发展空间。

薛其坤曾发出了两大“深圳之问”。2022年11月8日,在“深圳创投日”启动大会暨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揭牌仪式上,薛其坤问道:教育、科技、人才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这三方面深圳究竟示范什么?建成先行示范区的最重要标志是什么?薛其坤认为,决定时代走向的重大科学发现、重大技术发明都是由少数杰出人才创造的,深圳能否建成先行示范区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能否培养出这样的杰出人才,而要培养出这样的杰出人才,就必须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他认为,南科大尽管仅有14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支撑深圳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中,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光为深圳发展建言献策,薛其坤也做到了为深圳的发展“鼓”与“呼”。去年,薛其坤作为来自深圳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以大科学装置推动深圳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呼吁加快大科学装置在深圳的布局。这个建议得到了有效落实。去年9月,位于深圳光明科学城的自由电子激光器大科学装置开工建设,这是深圳首个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窗口指导”的大科学装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顶级的第四代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为相关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研究提供世界领先的研究工具。

南科大是该项目建设的牵头单位,在薛其坤看来,大科学装置是一个聚才的平台,“我们会吸引世界上很多优秀的科学家、优秀学子在这样非常先进的科研平台中,从事最有挑战性、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我们用这个方式可以培养一批又一批人才。”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刘夏蓝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刘夏蓝)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