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广州大学举办2024年本科招生新闻媒体通气会。据悉,其今年面向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本科招生计划数维持在7580人,其中广东招生计划6632人;招生专业78个,其中理工类专业43个、人文社科类专业25个、艺体类专业10个,理工类专业的比例继续提高,占招生专业数的55.13%。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增国际法、智能建造2个专业,招生计划共计110人,主要扩招考生就读需求强烈的专业及聚焦未来新产业的新工科专业,同时扩大专业覆盖面,在广东地方专项、省外计划等招生板块中扩大专业投放数量,合理调整专业投放名额。
优势专业、产业关联度高的专业招生计划数+346
“广州大学本科招生专业中包含4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含国家级),占全部招生专业的三分之二。”广州大学副校长吴开俊表示,伴随着广州大学深入推进一流创新型大学建设,学校持续按照“理厚工精、文优教特、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发展思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整体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显著。
自2020年以来,广州大学均位列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百强行列;依托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倾力打造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经管社科、师范教育、人文艺术、基础理科六大类一流专业方阵;已建成27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30门省级一流课程;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和扩大开放需求,本科毕业生近年来实现充分就业,近三年用人单位总体满意度达98.7%、毕业生深造率逐年提升。
广州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中,优势专业、产业关联度高的专业招生指标增加346个,主要扩招考生就读需求强烈的专业及聚焦未来新产业的新工科专业,如智能制造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电子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新工科专业及生物科学、化学、地理科学、英语、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师范专业。
同时,广州大学2024年继续在广东省外的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省外区域中,增加招生计划数的有四川、江西、湖北、上海、内蒙古、贵州、宁夏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精准化+多元化+个性化”设置专业组
立足新时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广州大学新设立人工智能学院,2024年人工智能专业本科招生规模120人。学院现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2人、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人等优秀师资,建有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引智基地,广东省人工智能高校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平台。
本科生在大学二年级就进入老师们的实验室,进行项目牵引式的学习培养,其采用“3+3+2”梯队人才培养模式:3名导师(国际导师、学院导师和企业导师)、3级梯队式人才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联合本科生组成学习和研发团队)、2类人才培养导向(创新学术人才与高端工程研发)。
“今年,学校采用‘精准化+多元化+个性化’三位一体的专业组设置模式。”学校招生工作负责人介绍,广州大学适应新高考招生模式改革,着力推动招生与培养的深度衔接。学校按选考科目情况及学科类别设置专业组,在广东本科批提前批教师专项物理、历史类共设置12个招生专业组,本科批物理、历史类(含地方专项、中外合作办学)共设置14个招生专业组;本科批艺术、体育类共设置8个招生专业组。
在限定科目前提下,最大程度满足考生报考需求,文理兼招的专业根据专业培养需求分别在物理类、历史类优化投放计划。在录取原则上,坚持“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对于报考广州大学的考生,出档后,只要符合录取条件、服从志愿调剂,学校概不退档,考生可以安心大胆报考。
加大本硕一体化培养力度,开设12个微专业
广州大学加大力度施行本硕一体化培养,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试点“本硕博贯通培养实验班”,制定土木工程专业本硕一体化培养实验班人才培养实施办法。为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需求,广州大学设置12个微专业培养跨学科人才。
学校教学管理负责人表示,目前,校内已开设数字法学、元宇宙智能决策与人机交互、智慧健身与运营管理、家庭教育指导、智能建造、AI+健康管理、营养与健康科学、低碳能源-氢能、智能创意传播、数字可持续设计、区域转型发展与城乡治理、数字治理等微专业。
拓展高质量跨国(境)交流培养
记者了解到,今年广州大学制定更加开放灵活的转专业政策,期望学生更加理性、全面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学生可以选择在第一、第二学期期末或第三学期期中提出转专业申请。
一是专业组内转专业:在第一学期期末转专业,第一学期所修课程加权成绩排名在本专业前50%的学生,在当年招生专业组内免试申请转专业(限制转入规模的专业部分满足)。
二是学院内任选专业:在第二学期期末转专业,允许学生在学院内任选专业(非师范专业原则上不设转入限制条件,师范专业转入比例适当限制人数)。
三是全校公开转专业:在第三学期期中转专业,学生可向公布接收转专业方案的学院申请转专业,通过公开选拔,择优录取,转出不设限制。
近年来,广州大学每年组织学生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开展第二校园访学项目。国际和港澳台交流方面,学校积极推进跨国(境)人才合作培养计划,目前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如,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10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境外学习计划”和联合培养等项目60多个;在此基础上,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广州大学学生海外学习资助项目,大力推动出国留学与学校人才培养融合的项目建设,不断拓展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并且,已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资助超过1500名本科生赴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澳大学、华威大学、海德堡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交流学习或攻读硕士学位;旅游管理专业与法国昂热大学等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年,累计培养本科毕业生1584人,大部分毕业生获得中法两国双学士学位,近20%的毕业生被境外知名高校录取为研究生。
黄埔新校区与一批新建基础设施投入使用
广州大学还积极拓展大学城校区、桂花岗校区、黄埔校区“一校三园”办学格局,持续优化提升校园育人环境。其中,黄埔校区州大学与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作建设,校区7栋楼宇约12.48万㎡建筑面积,宿舍可容纳近3000名学生(四人间和二人间),2024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16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大学城校区近年来新建学生宿舍3栋,以4人间和2人间为主,新增床位2616个,其中2栋已投入使用,第3栋今年9月份即将投入使用。
目前,学校已开展新一轮高水平大学新增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包括大学城校区10栋学生宿舍、1栋体育综合楼等10个项目,总投资估算14.95亿元。未来,将新建学生宿舍12.73万平方米(四人间和二人间),新增床位9088个,提供良好的住宿条件;新建体育综合楼总建筑面积3.69万平方米,包括屋顶田径场、室内恒温泳池、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及健身房等一系列运动场地及设施。
为大力打造系列“智慧教室”,广州大学还分批次建设包含自动录播室、小组多屏室、板书同步室、多视窗联动室、灵活多样研讨室、远程直播互动室等415间智慧教室,覆盖面达95%以上。2024年大学城校区新增“文渊楼”课室129间,可满足学生小组讨论、试讲、录播等多样化需求。
首推“广大智招”问答系统
“在网络环境下,运用智能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文字或语音发出咨询问题,实时获取参考信息。”在媒体通气会上,广州大学首次推出自主研发、基于AI大模型的招生智能问答系统 “广大智招”,并现场模拟演示考生、家长与“广大智招”的互动。
“广大智招”招生智能问答系统为较早使用AI相关技术、应用于高招咨询服务领域的创新性产品。该系统基于大模型算法,使用深度神经网络、强化学习等技术,提供以AI对话为核心功能的技术服务,可根据考生和家长的指令,生成专属广州大学的参考信息,回答招生政策、志愿填报、专业咨询、校园生活、升学就业、留学交流等考生关注的各类问题。
通过与考生和家长的交流,该系统能够促进自我学习和优化,确保回答更加准确、权威;对文字或语音输入,系统都能够充分理解并给予响应,带给考生和家长最为舒适的咨询体验,并在设计及运行过程中注重隐私权保护、充分保障信息安全。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