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电脑坏了,618看了一圈,都没能下手”;
“今年618很难单店爆发了,整体市场更加挑剔”;
“迎接‘618’购物狂欢节,整商mall线下美妆品牌可用‘880代1000’元现金券”……
没有了沿用十年之久的预售模式,没有了耀眼繁花式的满减套娃玩法,没有了如往一众初代头部主播们提前造势。虽说这两年无论是618,还是双十一,总会有媒体冠以史上“最惨淡”“最安静”“最难”的电商节,但今年的618着实是不少消费者心中最没存在感的一次。
厌了 明刀明枪的价格卷战
“618我们有推出促销的活动,但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和价格体系走。”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出色的性能近年来在冰箱界出圈,广东哈士奇制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卫表示,现在电商正在极限内卷,他本人不喜欢电商节,每年的N次大促节,电商平台上演的就是一场场低价战争,感觉被绑架了。为了应对价格战,作为企业若参战,可能不得不压缩成本,奉献利润,导致产品、服务等质量下降,最终输掉的是整个品牌;若不参战,输掉的就是市场。
“今年‘618’销售目标估计会增长大概50%左右,这主要基于品牌还算刚起步,基数不高,以及今年以来线上线下多渠道去发力。”专注三腔洗衣凝珠研发生产,优凯科技董事长黄平直言,当产品定价低到不足以达到原材料和生产成本,或让商家获得合理比例的利润,背后牺牲的一定是消费者的真正利益。此外,大促虽说为商家带来节点式的爆仓,但同时带来更多的是生产排单、制造、物流发货、售后服务等极大压力,很容易令消费者产生不愉快的购买体验感。
事实上,如今不少行业品类的销售越来越依赖线上渠道,但随着电商平台的话语权越来越强,使不少品牌也被迫陷入无休止的低价内卷的漩涡,“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频发。以至一些行业率先陷入了畸形发展的死循环之中。上月,两份由北京8家出版社和上海出版经营管理协会代表上海46家出版单位发出联合宣言不参与京东618图书大促销活动,旨在抵制过分低价,维护图书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反对无序竞争。
变了 主导权已成买方市场
取消预售、大额补贴、一件让利、满额立减、直播陪伴....... 2024年的“618”电商大促各式措施依旧不缺,天猫、京东、抖音、拼多多等各大电商平台都表态尽力简化流程,好像都认清了回归用户的重要性。不过,饥饿营销、期待值和新鲜感似乎都降到低点。商家们为低价内卷尽显疲态,不少认为大促后反而会降低品牌推广费用;各大平台的头部主播,一个比一个躺平;许多消费者不再有大促前研究各种优惠,活动开始时掐点下单的习惯……剩下的貌似只有平台们在全力打拼去吆喝促销,就差线下一个喇叭在循环播放“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1月至4月,全国网上零售额高达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3.74万亿元,增长11.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3.9%。但数字不断增长的同时,是各大电商平台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透露出平台的“焦虑”——流量红利的逐渐消失。从最初淘天集团,到京东、拼多多加入,再到如今抖音、小红书、微博,甚至视频号……电商平台面临着用户增长放缓、运营成本上升等压力。
随着宏观经济面的改变,新的销售模式不断涌现,如短视频带货等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平台几乎每天都在推出各种满减层层叠式的促销活动。消费者拥有更多的议价权,工业产品性价比的提升和价格的透明化使得低价促销变得常态化,不再需要等到特定的购物节才集中购买。
“回归正轨,认真研发好产品,认真做好科普,认真指导服务用户,这才是我们应该干的事情。”专注高端沙发研发生产,斯帝罗兰国内销售总经理张春雷认为,现在各大平台几乎天天都在造节,直播新媒体上也天天都打出低价,电商大促实际上就是一个噱头。以前大促时间跨度一个多月,意味着品牌进入“内卷”的时间更长,虽然从平台角度能够坐收更多竞争利益,但对于品牌而言,负担却更为沉重;再加上直播带货的崛起,品牌开始被大主播压制利润。“随着电商平台的流量逐渐见顶,我们线上获客成本更高。所以对于品牌,未来还是会继续加强线上和线下的深度融合,两条腿走路,以场景化、套系化的产品组合,去满足用户品质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让渠道实现价值回归”张春雷说。
明了 重归本心助力美好消费市场
造富造神年代似乎已成过去。无论是618、还是11·11,不少电商平台和商家不再将之作为与对手正面厮杀的“主战场”。在存量时代的当下,动辄几千亿的销售数字对平台,对商家以及对消费者已经显得不再重要,重要的还是近年来各行各业常挂嘴边的那句“如何将‘流量’变为‘留量’,再变为’销量‘”。
早在2021年开始,可以看到几个电商的大促节效应呈现逐年衰减趋势,业内分析主因是与当年国家反垄断、“二选一”等治理整顿有相当的关系,而笔者认为,这更多是国内市场环境疲软,以及电商领域竞争不断加剧,令电商行业自身增速下滑所致。故今年强调的提“质”、增强用户体验感的目标,不是“因”,而是“果”。
未来在电商平台下半场的竞争中,很期待大家能拼特色、拼服务和拼品质,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重视消费者权益,提升消费者体验等方面去努力。并且,伴随着技术不断提升和应用面扩大延伸,进行融合创新,不仅是现在满屏的直播电商,还有可以看见更多的内容电商、社交电商、兴趣电商……当然,维护和促进电商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绝对不可缺少平台与政府部门的参与。除了平台应加强监管,严格审核卖家资质,对那些同类价格异常低的产品,要落实情况,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该提高不法商家的违规违法成本,以助市场回归理性秩序。
明日之后,不论数字多少,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和品质化的需求才是电商发展应有的“本心”。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钟晴